历经20余年大规模的商品住宅开发,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城市化进程已经从传统的拆建模式,逐渐迈入存量发展的新阶段。全国范围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应时之需、应运而生。当前,浙江正通过抓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推动新时代浙江的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
2017年12月,宁波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首批城镇老旧住宅小区改造试点的城市,重任在肩、谋划在前、行动在先,持续在工作组织、资金筹措、长效管理等方面探索创新,实现从“政府主导”到“共同缔造”,从“最多100天”到“只要20天”,从“筹资难”到“即交即用即补”等多个转变。
随着改造渐次开花、持续扩容,如今一栋栋老屋旧貌换新颜,一项项工作创新绽放于四明大地,一张张幸福生活的答卷交到了百姓心坎里。结出的“累累硕果”,也成为宁波城市有机更新的“金字招牌”。
在实践中获取成果,从成果中提炼经验。老旧小区实现华丽“转身”的同时,一套“政府引导、基层推动、业主点单、多元共建、建管并举”的宁波模式逐步形成。宁波也从中开启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遵循“共同缔造” 全民全程参与
围绕住建部提出的“共同缔造”理念,宁波积极调动居民、社区、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突出问题和需求导向,聚焦改造意愿共同征集、改造内容共同商议、改造方案共同研究、改造过程共同参与、改造效果共同评议,真正彰显“共同缔造”的理念精神,实现老旧小区改造全民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
今年来,宁波通过成立“全市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各地建立专项小组,确保工作全面开花、推进有序、水到渠成。
“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群众的事群众参与着办。”鄞州区采用“量力而行、核定规模、项目入库、竞争上岗、清单管理、点单服务”的模式,把改什么、怎么改、谁先改的权力还给居民,极大地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北仑区把“小区业主全程参与,社区干部全程跟踪”作为主要工作原则和手段,将社情民意贯穿于改造始终,形成“群众点菜,政府接单”的改造经验。
三分建、七分管。改造提升小区硬件设施后,如何巩固改造提升成果,培育居民的共同缔造意识,打牢长效管理的基础,也是宁波在工作推进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特别是针对一批无物业的老旧小区,推动治理模式从“靠社区管”向“自治共管”转变。通过建立社区居委会、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动机制,完善小区后续自治管理,解决改造后期管理难题,避免因管理缺失、无序而造成改造成效不能持续,结果又走回老路。
改造的是环境,凝聚的是人心。工程如火如荼开展,唤起了居民共建家园的热情,如今走进宁波的各个街道社区,自治小组、义工队伍随处可见,带起了社区洁美、人人有责的良好风气。而且越来越多的居民自愿承担起小区的后续管理事务,改造治理的效果不断提高,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随之大幅提升。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根据计划,宁波将力争通过3年时间,至2022年,基本完成2000年底以前建成的全部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
目标不息,探索不止。未来,宁波还将继续优化顶层设计、坚持“共同缔造”理念、积极发挥基层力量、科学整合改造内容、着力创新构建长效机制,在吸取各地优秀经验的同时,努力为全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宁波经验。
创新基层自治 打造示范“标杆”
居民是改造主力军,基层组织是核心牵引力。宁波充分发挥干部在基层自治组织、街道社区(小区)的带头引领作用,当好先锋模范,鼓励城镇居民积极参与改造,充分达成基层自治的共识。
贝家边小区、砖桥巷小区、茗雅苑小区曾是江北白沙街道的三大“老破小”,自去年改造以来,通过组织引领,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已逐渐蜕变成为全市破解老旧小区民生顽疾的“三大典范”。
通过基层干部带动群众广泛参与,推动基层自治和改造工作相融合、两促进。鄞州还结合当地的“周二夜学”、“三进三服务”、选派“第一书记”等工作,深入基层、接近百姓,确保居民诉求表达无障碍、互动联动无断档、信息反馈无拖延、增强小区自治管理和自我更新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改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业主对改造成果存在疑虑的情况,各地基层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就不可小觑。他们积极带头响应,以榜样的力量带动整个小区居民的改造积极性,变“要我改”为“我要改”。
宁波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践行共同缔造。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理念,理清责任清单、权力清单和执法清单。规范物业企业信用管理,建立社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共同治理的新机制,全力推动物业管理与基层治理的有机结合,真正做到共管共治、共建共享。”
项目“打包”改造 提速更要提质
推进并延伸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宁波还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精神,落实到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结合国务院在浙江和全国15个城市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宁波创新提出“5 N”试点方案,即实施设计、施工、监理、市政、绿化等全过程EPC总包模式,采取一次性招投标,尽可能把老旧小区改造的审批时间压缩到最短。
据悉,当前全市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开工前的审批事项已压缩在5项,审批时限也压缩至20个工作日。
压缩审批时限,同时也要保障审批制度改革后的质量不降低、安全隐患不遗留,为此,宁波全面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现场派驻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单位,全面承担从方案设计、立项审批、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标、施工管理(包含工程监理)等各环节管理工作。
这种“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新模式,在海曙区老旧住宅小区改造中已得到充分应用。该区先选出问题多、矛盾多、困难大,群众改造意愿强烈的3个试点小区形成“群雁方阵”,再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其他小区紧随其后,陆续启动立项、设计以及全过程咨询、施工等各类招投标工作。
面对改造项目繁杂、时间紧、任务重,为将居民身边的“痛点”一网打尽,鄞州区还提出“最多改一次”。就是通过多元一次性立项、一次性审批、一次性完工,实行改造项目“全打包”,避免反反复复进场动工。
“最多改一次”改的是方法、理念。通过前期仔细“摸底”,宁波着力对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的路面、墙面、水箱、管道、管线等不同程度的破损,进行统一集中的修缮、整理和更新;同时还集合宁波的海绵城市建设,把雨污分流、地下管网改造、停车位改造、无障碍设施配置等一连串难题融入其中,务求在改造中一并解决。
“最多改一次”改出了宁波特色,也改出了宁波速度。通过统筹主干道整治、停车位改建、污水零直排创建、电梯加装等项目内容,又重点布局垃圾分类“新时尚”,宁波不仅全面提升了老旧小区环境质量,还大大缩减了老百姓的改造“阵痛期”。
“联合审”“零次跑” 提速电梯加装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不仅认定条件专业,而且审批手续繁多、群众意见不一,也是各地老旧小区改造的工程项目中公认的难题。而宁波在创新审批模式上下足功夫,开全国之先河,将加装电梯的性质定性为“特种设备安装”,合理简化了建筑工程施工所需要的繁杂流程,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开辟出了一条“快速通道”。
宁波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破冰”,是在2017年年底鄞州区孔雀小区首部电梯的动工。而且短短2个月电梯就竣工投用,让受益的楼道居民兴奋不已,也让街坊邻居羡慕不已。
紧随其后,各地老旧小区纷纷提交申请,加装电梯越来越多,审批开工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加速度”的背后,是宁波的部门通办“联合审”制度的推动。原先需要17个部门总共40多个公章的审批流程,最终简化为5个部门自己内部联合审批,让电梯企业及工程队进场动工的时间大大提前。
值得一提的是,镇海区通过各级部门和各行业单位紧密协作,实现进一步流程简化,为加装电梯再次按下“加速键”,在全市率先实现电梯加装的群众“零次跑”。
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分散的事情集约化。去年6月开始,镇海多部门联合,采用进小区现场勘查,进社区上门办理申请手续的办法,探索尽可能让群众少跑腿的审批方式。
“一接到业主有加装电梯的意愿,我们就会提前介入,判定其是否具备电梯加装的条件。随后做好方案、造价及费用分摊解释等工作。公示期间,街道、社区等还会做好周邻房屋业主的相关解释工作,取得周围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镇海区建设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前期工作完成后,相关部门会指导业主代表填写申请表,并在5个工作日内,组织属地街道、规划、城管、市场监管、经信、消防、供电等部门,联合自来水公司、燃气公司、广电、通信等专业部门到现场踏勘,会议集中联审,一日办结。
针对前期反应集中的加装过程中的困难和难点,宁波市住建局方面不断总结研究,持续细化和完善相关政策,出台“高阶版”加装电梯指南,持续推进全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目前,宁波市六区已经全面实现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审批“零次跑”。
据最新统计,全市已明确的电梯加装有上百部,其中44部电梯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另有39部正在施工中,21部电梯已完成审批或正在审批,约190个楼道正处于电梯加装前期准备阶段。
资金多元筹措 破物业“提价难”
几乎所有城市都会面临同一道难题:老旧小区改造需要实实在在的资金注入,那么改造资金从何而来?如何分摊更合理?又该如何保障小区“养老金”的来源?宁波从未停止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
基于“共同缔造”的理念,政府补贴加业主自筹的模式,是宁波开展各类项目改造时较为普遍采用的。但并非仅止于此,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探索资金多元化筹措,达到共同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的目标,当前也已成为各区县市的共识。
江北区与多家国企深度对接和协调,企业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的同时,为改造和更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尽显各自的社会责任。例如该区中马街道槐树公寓改造时,国家电网投入500万元更新母线、配电房等所有电力设备;自来水公司出资50余万元全面更换小区内的主供水管道等。
“对于社会资本投入部分,我们允许其抵扣居民出资额。同时,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设卫生服务站、幼儿园、室外活动场地等公共服务设施,为老旧小区改造注入多方面的动能。”镇海区建设与交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奉化区在楼宇智慧门禁系统改造方案中,通过与第三方合作,将“小资金”实现了“大利用”。规定政府投融资平台承担总费用的25%,街道也承担25%,第三方承担50%。同时,承担资金“大头”的第三方公司可获得每栋楼宇门上0.5平方米指定广告位的10年经营权。相比政府上门工作让居民直接支付改造费用,这样的方式更能被大众所接受。
同样难得的是,22年房龄的鄞州孔雀小区实现了物业专项维修资金补缴,这在全省都实属罕见。而且小区通过“即缴即补即用”给小区“治病”,让老百姓看到了补缴的实际好处,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共治共享的意愿。这一经验随后被推广至区内外。
比起筹资改造整治,巩固改造效果,提高后续管理服务水平,是老旧小区所面临的更大挑战。在物业费难收、物业服务水平跟不上这一“恶性循环”问题上,宁波海曙区却走出了一条“以质定价、质价相符”的路径。
“门卫24小时有人值班,车辆出路有登记,物业费没白涨。”海曙梅园社区的李先生对现在的小区服务赞不绝口,这个20多年没涨过物业费的小区,年初引进新的物业公司,街道、社区和业委会讨论提出“年度考评”方式,对物业公司进行“阶梯式”提价,要提价就用质量说话。
梅园社区只是一个缩影,海曙全区已有22个小区物业费完成了提质提价的工作,为各地提供了宝贵经验。事实上,去年10月宁波就出台了中心城区老旧小区物业服务收费的指导意见,确定最低收费标准。随后,各地通过探索及相互学习,物业收缴率大幅提升。
北仑区为维护巩固改造成果,许多原本无物业的“老破小”也陆续引入物业企业。外洋新村自年初迎来物业公司以来,着重处理环境问题,同时全程参与小区微改造、微更新,让居民们持续体验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日常管理服务,物业费从180元/年提高至0.6元/平方米,许多小区顽疾也因此迎刃而解。(王凯艺 吴培均 廖 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