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打造“产业公地”,南海为何率先瞄准科创平台?(南海创新发展基地)

深读|打造“产业公地”,南海为何率先瞄准科创平台?(南海创新发展基地)

近日,佛山市南海区召开科技创新平台座谈会。南海区政府代表与区内24家科创平台代表面对面,交流创新成果转化经验,为南海加快科创平台建设提建议、找共识,夯实南海创新驱动发展基础。会议还发布了2021年度南海区科创平台分类评价结果,7家科创平台获评优秀。

今年,佛山提出要打造“产业公地”,通过推动土地、基础设施、研发制造能力、人力资源供给等环环相扣、环环提升,助力佛山产业协同升级。在南海的探索中,科创平台成为建设“产业公地”最有力的抓手,通过集中力量快速集聚人才、科技、资金等创新资源,撑起佛山科技创新的新高度,赋能南海“两高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创新资源集聚后,重点是要更好地发挥效能,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助推本土产业转型升级。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多次点出当前南海产业的结构性和历史问题,提出要以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南海区区长王勇也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南海坚定落实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心。

目前,南海区政府提出多部门整体协作、赋能新兴产业发展。这个过程中,政府向科创平台和新兴产业人才传递出持续支持的决心和姿态:只要是有利于南海高质量发展的科创平台、项目,扶持将“无上限、不封顶”。

深读|打造“产业公地”,南海为何率先瞄准科创平台?(南海创新发展基地)

6月30日,南海区召开科技创新平台座谈会。南海区政府代表与区内24家科创平台代表面对面,交流创新成果转化经验。南海区科技局供图

南海科创平台撑起佛山科技创新新高度

6月26日,“璀璨行动”在佛山启动。该行动在省委、省政府部署下,由季华实验室牵头组织实施、联合国内显示领域优势研究单位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进,旨在推动显示制造装备技术升级,培育千亿产业集群。这也是佛山首次承担国家和省的重点专项。

季华实验室成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专项的“执牛耳者”,是南海打造创新平台激发创新动能的最新成果。“十三五”以来,针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新兴产业发展规模小等问题,南海通过打造科创平台,集中力量加快集聚创新资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深读|打造“产业公地”,南海为何率先瞄准科创平台?(南海创新发展基地)

季华实验室牵头组织实施“璀璨行动”计划。图为季华实验室航拍图。季华实验室供图

今年4月,《佛山市产业协同升级行动方案(2022—2026年)》出台实施,建设“产业公地”是其中一大重点,其定位是佛山市产业协同升级的支撑,用以建设支撑产业协同升级的产业园区、科研平台、金融服务体系和人才引进培育体系。在南海的探索中,以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广工大数控装备研究院等为代表的科创平台,成为南海建设“产业公地”的最有力抓手。

通过近年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位于南海东部的季华实验室已组建超1400名科研队伍,其中固定人员逾900人,包括一名全职中国科学院院士和300多名博士,依托强大的科研团队,实验室不仅争取到了包括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项目在内的80余个科研项目,也积淀了一批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日前发布的佛山三龙湾南海片区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三龙湾南海片区将以季华实验室为引领,打造“三龙湾科技城·中央科创区”。

位于南海西部丹灶镇的仙湖实验室,目前集结了112名科研人员,吸引了6名院士进驻,重点破题光伏制氢技术、氢能关键材料、氢燃料电池汽车等重大项目。在创新平台的带动下,丹灶不仅成为佛山发展氢能产业的重镇,也是佛山院士项目集聚度最高的镇街之一。

深读|打造“产业公地”,南海为何率先瞄准科创平台?(南海创新发展基地)

仙湖实验室带动一批高端人才院士项目在丹灶镇集聚。丹灶镇宣传文体旅游办公室供图

在南海,依托平台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开展科技项目立项,目前已引进落地25个院士项目孵化企业,涵盖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前沿领域。其中在今年6月,南海先后签约共建仝小林院士工作站和雒建斌院士工作站,依托院士团队力量,将分别致力于做大做强佛山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推动超滑领域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科创平台对创新资源的“磁吸效应”持续增强。据统计,24个南海区科创平台成立至今,拥有研发人员2034人,其中博士687人;累计申请专利2980项,拥有PCT专利294个、有效发明专利698个;2021年研发经费投入达18.80亿元,科研机构研发投入占比位列全市第一,投入经费与前两年相比更实现了几何级增长。

聚焦新赛道,壮大“两高四新”产业集群

当创新资源“邂逅”南海制造,南海如何做好科技与产业无缝对接这篇“大文章”?2019年以来,南海深入推进“一平台推进一园区发展,推进一产业发展壮大”新模式,围绕创新链快速布局产业链。

聚焦各镇街的产业特色以及各创新平台的专长,“一园区一产业”主题特色鲜明。比如,依托季华实验室,南海在桂城街道共建季华信息装备产业园;依托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和广东中科半导体微纳制造技术研究院,在狮山镇共建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和半导体纳米产业园;依托南海半导体投资公司,在里水镇共建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依托仙湖实验室,在丹灶共建高端氢能产业集聚区。

座谈会上,南海科创平台代表围绕创新平台建设工作开展情况作交流发言,分享成果转化经验。在企业服务上,季华实验室主任助理李贺军介绍,该实验室自成立以来调研了佛山200余家相关企业,目前已与广东众元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围绕射频电源、微波电源等内容开展合作研究,与佛山市顺康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围绕“复杂环境下多感知交互智能护理机器人研究”开展合作研究。

在技术孵化上,仙湖实验室仙湖科技副总裁郑燕清说,该实验室成立了全资的产业孵化平台仙湖科技,沿氢能链孵化了6家高科技企业,分别在氢燃料电池增湿器、双极板、发动机系统、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方面开展产业化工作。

产业培育方面,广工大数控装备研究院院长杨海东提到,目前该研究院已打造了半导体与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两大产业生态,其中半导体产业生态累计引进及孵化佛智芯、阿达智能、巨晟微、安耐科等超 30 家半导体企业。

据统计,南海区24家科创平台成立至今,累计服务企业数达5789家,累计创办或孵化机器人、精密装备、半导体等科技企业达618家;背靠科创平台,一批科创项目进入规模化发展期,比如在今年初,广东希荻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竞得南海映月湖片区一处工业地块,将用于建设企业总部;不久后,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也在狮山拿下104亩建设用地,计划3年投资5亿元,分两期建设南海智能机器人创新产业园;非夕科技机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出世界上首台自适应机器人,该公司已于近期完成近亿美元B 轮融资,融后估值达到独角兽级别,其佛山生产基地是唯一产业基地。

伴随这股科技新风,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在南海快速壮大,高技术制造业和高品质服务业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上述“两高四新”产业的增加值超千亿元,占GDP比重已超30%。

对高水平科创平台扶持“无上限、不封顶”

近年来,市、区财政投入超100亿元,在南海建立科创平台超30家。得益于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这些科创平台的功能得到快速完善,企业服务、技术孵化、产业培育、人才引进等工作得以快速推进。

比如在佛山市、南海区两级政府的支持下,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陆续为材料测试中心购置了一批实验设备,用于打造公共科研服务平台;因应南海传统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升级等场景,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联合南海区科技局、佛山市南海信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建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打造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

目前,南海区政府提出多部门整体协作、赋能新兴产业发展。这个过程中,政府向科创平台和新兴产业人才传递出持续支持的决心和姿态:只要是有利于南海高质量发展的科创平台、项目,扶持将“无上限、不封顶”。

这种“无上限、不封顶”的扶持,重点体现在对科创平台的载体空间保障上。当前,南海正围绕创新平台布局一批产业园区,比如,南海已为“璀璨行动”规划首期600亩产业园,纳米产业园启动建设新增载体面积20万平方米,仙湖实验室二期规划通过理事会审议,将新建园区120亩。

在推动科创平台发展过程中,如何确保财政资金落实到位,加强对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引导?南海通过制定《南海区加强创新平台分类管理办法》,围绕平台的基本建设、育成孵化、科技服务、成果转化、运营效益五大项科学设置评价指标,实现了“创新论英雄”。

座谈会上,南海区科技局公布了2021年度南海区科创平台分类评价结果。2021年年度,南海全区24家创新平台参与评价,其中季华实验室、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等7家科创平台获评优秀。

深读|打造“产业公地”,南海为何率先瞄准科创平台?(南海创新发展基地)

6月30日,南海区科技局公布了2021年度南海区科创平台分类评价结果,7家科创平台获评优秀。南海区科技局供图

座谈会上,南海区委常委乔吉飞表示,接下来,南海要加快推进科创平台载体建设,落实平台主要负责人到岗到位;建立与创新能力、创新绩效相匹配的收入分配机制;同时要坚持“满足南海所需、服务南海发展”的定位,创新金融手段提高资本与技术结合度。

“以大院大所为代表的科创平台作为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是推进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乔吉飞希望,科创平台与企业携手,着重构建企业牵头、科创平台支撑的创新联合体,建立创新科创平台与企业对接合作机制,破除协同创新梗阻,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和技术成果产业化,进一步加快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打造科技、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南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林洛峰

【作者】 林洛峰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8月18日 上午10:46
下一篇 2022年8月18日 上午11: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