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自治县是全国四个单一的土家族自治县之一,也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该县由于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十二五”期间,虽然通过全县干部职工和群众的不懈努力,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25.13万人减少到2017年的63180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3.19%。2016年,该县顺利实现20个贫困村出列、2.62万名贫困人口脱贫。如今,仍有230个贫困村63180个贫困人口等待着脱贫。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该县面对脱贫攻坚的压力和挑战,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产业扶持、易地搬迁、驻村帮扶等举措和今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阶段的强势推进,引导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路上“加速跑”,取得了一定实效。
贫困户在基地打工
绿色产业 奏响脱贫致富曲
初夏时节,春和景明。在沿河自治县中寨镇杨坪村金刺梨基地,每隔3米就有近50厘米高的刺梨苗,头顶支着绿叶,欣欣向荣。十几名农户或是除草,或是施肥……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景象。“政府帮我们引进企业,建设基地,扶持我们入股发展刺梨,政策这么好,我们一定要加油干,争取早日脱贫。”贫困户田茂花掩饰不住满脸的喜悦。
该县始终把发展产业当成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关键所在,编制了“十三五”产业扶贫规划,牢牢树立“大生态”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态茶、生态畜牧、生态果蔬、生态中药材以及“互联网 ”五大产业,稳步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
该县生态茶产业蒸蒸日上,成功申报“中国古茶树之乡”“中国茗茶之乡”。按照“集中连片、示范带动、优化布局、规模发展”的原则,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大户带动等模式,建成塘坝、新景、客田、黄土、谯家5个万亩茶乡及24个千亩茶村,76个百亩茶户。2017年春季攻势以来,新建茶园面积1.02万亩,全县春茶产量达2653.23吨,产值4.256亿元,茶项目区农户户均增收5247元。
生态畜牧业蓬勃发展。南部乡镇以努比亚山羊、北部乡镇以沿河白山羊为主导的生态畜牧业正蓬勃发展。该县2016年引进的贵州省努比亚集团有限公司,探索“5 1”养殖模式和“1 9”利益联结机制,将带动23个专业合作社、250户贫困户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同时,该县采取“公司 保险 信合 农户”“贫困户代养 特色农业保险”的模式在谯家镇养殖黄牛,是该县首批试点推行特色农业保险的样板,即按照省级财政承担保费的50%、贫困户自行承担保费的50%缴纳,其中贫困户承担的50%由县级财政扶贫资金切块解决。截止2017年5月,全县共出栏生猪10.2万头、肉牛8436头、山羊7.2万只、家禽30万羽,肉类总产量1.2万吨,水产品产量299836吨。
生态果蔬产业方兴未艾。依托“沙子空心李”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商标品牌,突出高山冷凉、乌江河谷季节温差等特点,采取政府主导、公司牵头、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土地入股分红的“三金”模式和“企业 基地、企业 合作社 基地、合作社 农户、企业 大户 基地”等模式,大力发展精品水果和蔬菜。截止目前,全县精品水果面积达13万亩,投产果园面积6万亩;种植蔬菜12万亩,新建食用菌基地1000亩,新建城市保供蔬菜示范基地1000亩。
大健康产业欣欣向荣。依托良好的自然优势和生态优势,目前全县新建药赏两用玫瑰种植基地3000亩,金丝黄菊种植基地1200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2万亩,辐射带动11个乡镇35个村2500多户贫困户。
“互联网 ”产业扶摇直上。坚持以电子商务为主要平台,探索“互联网 农业 旅游”等模式,实施电商示范引领、农村电商星火、人才成长、基础配套、主体培育、平台建设、品牌打造、金融扶持、电商扶贫、电商众创10大电商工程,加快推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电商平台建设,建成了电子商务产业园区,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沿河服务中心正式运行,60家村级农村淘宝网店同步开业。通过产业发展,人均年收入将提高5000余元,带动5万多户、近万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电子商务产业园
易地搬迁 铺就群众幸福路
“我们不花一分钱就搬进了装修好的新房子,不但条件好多了,子女上学方便了,还开了个门面做生意,心里特别满意,对生活充满了信心,真心感谢政府啊!”日前,沿河自治县中寨镇大宅村大土组的田茂刚兴奋地说。
田茂刚家居住条件的改善是该县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该县集山区、边缘区、贫困区于一体,60%的自然村寨分布在圪梁上、沟岔里,25%的村组不足100人,蜗居深山的村民不光增收难、看病难、吃水难、行路难,孩子上学和年轻人找对象结婚更是难,“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现象屡见不鲜,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正是破解这一瓶颈的最有效、最彻底的脱贫途径之一。
该县充分结合县情实际,采取政府主导、农户自愿、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支部村委研究、村内公示、乡镇审核及公示、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批等步骤,确定\”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579户44203人。
为激发贫困群众易地搬迁的积极性,该县坚持“积极稳妥、尊重意愿、分类施策”的原则,对贫困户集中搬迁安置实行“三靠近”,即靠近产业集聚区、靠近产业基地、靠近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区域,确保贫困户迁得出、有收入、能脱贫、快致富。
在易地扶贫搬迁中,该县还立足县情实际巧打“组合拳”,积极探索了“易地扶贫搬迁户 ”模式,将易地扶贫搬迁与特色农业产业、新型城镇化、园区、农旅一体等建设等相结合,实现一举多赢。
在特色农产业结合上,该县高标准规划安置点,搬迁点就近规划实施农业产业园,以精品水果及部分传统经济作物为主导产业,采取\”易地扶贫搬迁户+合作社\”的发展模式,让搬迁户通过就近务工、入股分红等实现脱贫致富;
在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上,该县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把“建房、搬迁、就业、保障、配套、退路”作为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按土家族特色灰派建筑风格进行建设。同时配套文化活动广场、卫生室、公厕、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排水、街景绿化、亮化等项目,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促进贫困移民群众增收致富,推动城镇化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园区、农旅一体结合上,不仅解决了44203人的易地搬迁安置问题,还引导和扶持贫困群众从事农产品加工、商品经营、餐饮、运输等二、三产业,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就业,盘活了企业。
围绕“搬迁后群众如何生活”,沿河除科学选址,将每一个安置点建在集镇商贸中心和产业基地外,还结合中央、省、市相关规定,出台了系列惠民政策,免费开展就业创业培训,促群众转移就业。
对于搬迁进城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该县实行“四优先、一扶持”:“四优先”,即对搬迁进城的适龄劳动力,优先组织劳务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优先安置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在有用工需求企业就业,优先给予小额创业贷款支持。“一扶持”即对于自主创业人员,县相关部门制定了操作性强的扶持政策,在项目、资金上予以支持,引导和帮助从事种养业、加工业、乡村旅游和商贸运输等,并可享受创业优惠政策,申请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由财政全额贴息,对于新增就业岗位优先安排搬迁群众的产业化项目,在专项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目前,全县完成就业扶贫贫困人口登记104191人,实现就业27963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就业182人,职业介绍就业700人,创业贷款扶持创业36人。
截至目前,该县第一批4个安置点838户已全部搬迁入住;第二批6个安置点已完成主体工程,预计6月底前,928户4218人可实现全部入住。跨区域搬迁2017年搬迁碧江区250户1231人。
驻村帮扶 谱写群众新生活
干部是脱贫攻坚战的排头兵,近年来,该县建立健全帮扶制度,通过千名干部驻村帮扶等活动,向基层贫困村输入了新鲜的血液。
“这都得感谢县委宣传部驻村干部陈震,带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出去考察种植巨菌草,现在,我不出家门也能挣大钱。”在思渠镇蛟溪村71岁村民肖法庭说。
为助力沿河脱贫攻坚,该县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建立县领导联乡包村、县直单位驻村帮扶、党员干部联村包户层层负责制度,从县直单位和乡镇(街道)选派了一批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成立驻村工作队,扎根一线。2016年以来,该县共选派252个驻村工作组1200余名驻村干部,紧扣脱贫攻坚中心任务,履行驻村职责,开展真帮扶。
产业扶持脱贫、易地搬迁脱贫、土地流转脱贫、教育保障脱贫、技能提升脱贫……在驻村工作队的积极谋划和全程参与下,沿河县脱贫工作正紧锣密鼓地推进。
截至目前,该县驻村工作队共为群众提供惠民政策服务4万人次;化解矛盾纠纷900余起;修订完善镇村发展规划252份,制订农民增收措施1180条;办理好事实事1500余件;帮助解决发展和就业困难2150人,协调解决企业和项目建设用地及水、电、路等实际困难和问题800余个。
小额贷款 注入扶贫新活力
脱贫攻坚,金融活水是关键。为进一步加大金融扶贫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助推脱贫攻坚示范作用,该县结合实际和农村“三变”改革,以政府为主体,以产业扶贫为平台,在大力推广“精扶贷533”模式和大力创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模式基础上,率先在全市推广“农保贷”项目。让更多贫困户、村集体和企业受益,实现多方共赢,助力全县脱贫攻坚。
该县加大与信联社、贵阳银行等对接协调,设立沿河贵银党建扶贫发展基金管理中心。已与贵州银行、贵阳银行建立民生基金10亿元、扶贫基金28亿元。
2017年,该县累计发放“精扶贷”3498户1。7亿元,其中入股企业2990户1.4亿元,用于自身发展508户3000万元。
2017年第一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601万元,已按“33112”投向,及时明确投入重点,主要用于产业发展、精扶贷贴息、村集体经济、中药材发展、技能培训等,特别是针对该县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1285户,按每户5000元量化到户,用于入股就近的龙头企业或实体经济组织发展产业。
同时大力推行“农保贷”项目,对符合贷款要求的涉农企业最高可授信500万元,最低1000元,贷款期限最长60个月。
截至目前,“农保贷”累计放款惠及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共15家,金额2100万元。
汇聚民生 力解群众脱贫难
该县按照“扶持到校、资助到人”的要求,扎实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
今年春季学期,共计免除4241名建档立卡户学生学费241.134万元、书费84.82万元、住宿费109.8万元;清退2016年秋季学期3793名建档立卡户就读高中、中职学校学生的书费、住宿费170.6万元。发放第一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兜底资助资金314.65万元。
健康扶贫出实招。该县全面落实“一资助、两提高、两降低、两兜底\””保障政策。构筑“新农合 大病保险 医疗救助 扶贫兜底”四重医疗保障体系,凡2016年以来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者经严格执行转诊后住院不设起付线,发生的医疗费用,经新农合基本医疗补偿、大病保险赔付、民政救助、新农合后续救助等报销后,当次个人自付医疗费用超过1000元以上的,超过部分全部予以救助。
出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兜底及非医疗费用专项救助》政策,着力解决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交通等相关费用;针对93种慢性病特殊病种以及县内规定的其他特(慢)病种经新农合基本医疗报销后自付医疗费用超过500元以上的,超过部分全部予以救助等。
该县还面启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工作,对于确实有困难、患者出院时无力一次性结清自付费用的,可通过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协议延期、分期还款。
截至目前,已筹集“新农合 大病保险 医疗救助 扶贫兜底”四重医疗保障体系专项经费2000万元,救助贫困人口68人次7.17万元;将在6月上旬落实全县健康扶持对象1-5月份住院医疗费用兜底及非医疗费用专项救助,预计救助4122人次608.39万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