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张寿林 每经编辑:廖丹
近日,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审计长侯凯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202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其中指出了大型银行资金投放不精准的问题。
报告提到,4家大行通过人为调节贷款企业类型等虚增普惠小微企业贷款87.18亿元;有24.96亿元实际流向房地产或大型集团;抽查517户小微客户有364户无实际经营。利用普惠信贷管理漏洞套取资金问题凸显。2家大型银行的13.66亿元被一些个人或团伙通过注册壳公司或虚构贸易背景等方式套取,用于购买商品房、偿还债务等。
此前,银保监会在6月9日专门小微金融工作专题(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严肃查处钻政策空子、虚构小微企业贷款用途套取资金的违规行为,确保国家的帮扶政策和金融资源真正用在刀刃上。
更早之前的6月7日,监管开出罚单,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被罚,案由中首条便是小微企业贷款管理严重不到位。
对于业内小微企业贷款管理严重不到位的问题,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工商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正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电话采访时指出,要从业务体系安排上总结这类问题。
市场出现通过小微企业贷款套利的现象
疫情之下,小微企业整体遭受严重冲击,监管也适时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例如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
“政策初衷是办好事,压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希望低利率资金流向急需补给的小微企业,但良好初衷在落地时可能流于形式。”
张正平说,有银行变相处理一些贷款指标,以小微企业贷款的形式办理。比如想买房,但房贷利率相对较高,就有人出主意做小微企业贷款。因为有政策扶持,利率较低,那就帮客户注册一家小微企业,客户只要额外掏一份钱,全套手续办下来,保证最终贷款资金到账。这就发生了套利。
记者注意到,北京地区此前公布,今年一季度,北京市人民币贷款增量达5418亿元,创历史新高;余额增速8.2%,较去年末大幅提高2个百分点;企业贷款利率3.57%,为历史最低水平。
从全国来看,今年3月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93%,而一季度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49%。可见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水平整体层面低于房贷利率。
从最新政策来看,今年5月26日,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要求科学制定年度普惠小微专项信贷计划,确保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全国性银行要向中西部地区、信贷增长缓慢地区和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倾斜。
此外,《通知》要求,完善成本分摊和收益分享机制,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内嵌到内部定价和传导相关环节,提高精细化定价水平,推动普惠小微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进一步改进完善差异化绩效考核,加强政策效果评估运用,持续优化地方融资环境。
总结起来就是,要求小微企业贷款继续降价增量。
实际上,近年来,金融系统服务小微企业取得积极成效,但金融机构内生动力不足、外部激励约束作用发挥不充分,“惧贷”“惜贷”问题仍然存在。
6月9日银保监会召开小微金融工作专题(电视电话)会议,要求聚焦信贷增量供给再发力。2022年继续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目标,确保个体工商户贷款增量扩面。银行机构要层层抓实小微企业信贷计划执行,向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进一步倾斜信贷资源。国有大型银行要确保全年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6万亿元。股份制银行要在完成现有信贷计划的基础上,对具备条件的地方进一步增加投放。地方法人银行要用好用足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支小再贷款等政策,进一步做大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
业内:贷款业务监管比较重视资金用途
张正平分析,首先,支持小微企业贷款的任务多是层层分解,有些银行所在地区小微企业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容易实现目标,不需任何手段即可完成,而有的地区可能完成不了。“一开始都是严格执行这套贷款管理规范,但到月末、季末马上要考核了,压力之下,就可能出现造假行为。”
其次是竞争压力加大,大行下沉,基层市场竞争加剧,倒逼部分中小银行为完成业绩不惜冒险虚增指标规模。
对于大行下沉小微市场,在采访过程中,某农信社审计人士告诉每经记者,对小微企业的考察与对更大规模企业的考察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考察小微企业,主要看借款人人品、口碑等,这需要参考周边人的评价,看他在认知和品性范围内能做多大的事情,这不是看企业的报表就能了解的。该人士认为,从这个角度看,大行做小微有其欠缺之处,因为他们的优势更在于考察大企业而不是小微企业。
再次,张正平提到,疫情冲击经济下行,最难扛住的便是小微企业。部分企业可能粉饰报表骗取银行贷款,当然也可能内外勾结合谋获取资金。但市场经济基本原则是,一部分企业值得挽救而另一部分是要被市场淘汰的。倘若普遍撒网,必然导致泥沙俱下,本该淘汰的企业可能更为积极地争取贷款,因为本就偿还不起。问题到此便愈发复杂。
张正平向记者分析,在业内,这些虚构其实也有可觉察的线索,比如大家同样做业务,可张三的业绩就格外好,增加得格外快。“就目前大家关注的这些问题,银行不可能都不知道。”
在张正平看来,发生小微企业贷款管理不到位并不意外,意外的是,问题从大行北京地区分行开始暴露。相对其他地区,其实北京地区的小微企业状况相对较好。“这份罚单并未明确具体是什么问题,是银行的内部管理出了问题还是银行上当受骗?未披露细节,我们都不清楚。”
北京地区某银行资深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一般来说,贷款业务监管部门比较重视的是信贷资金的用途,也就是说实际用途和审批的用途是否一致。
该资深人士进一步表示,信贷业务的管理有两方面比较重要,一是贷前尽调是否到位,企业、项目、资金用途、还款来源等有无问题,即主体和背景是否真实;二是贷后管理,涉及内容较多,如主体资质、项目进展、资金实际使用情况、担保物等等。该人士强调,无论贷前调查、贷款审批、贷后管理,都有严格的具体规范要求和操作流程,若这些方面存在问题,也属于管理问题,可能会出现违反监管规定的情形,从而被处罚。
监管:科学制定年度普惠小微专项信贷计划
2022年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0.7万亿元,同比增长23.4%,连续36个月保持20%以上的增速,普惠小微授信户数5132万户,同比增长41.5%,是2019年末的1.9倍;4月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24%,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监管要求,各金融机构要围绕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目标,结合各项贷款投放安排,科学制定年度普惠小微专项信贷计划,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单列信用贷、首贷计划,加强监测管理,确保贷款专项专用。
记者注意到,政策也在给金融机构提供更多扶持小微企业的资金。2022年4月25日起,全面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
此外,自2022年起,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自2022年起到2023年6月末,人民银行按照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1%提供激励资金,按季操作,鼓励持续增加普惠小微贷款。第一季度,人民银行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激励资金43.49亿元,支持其增加普惠小微贷款共计4366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