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支持垃圾分类工作,但是怎么分确实是让我头疼,咱们社区入户指导和桶边一对一督导工作,给我解答了很多困惑,以后进行垃圾分类就有经验了。”提起垃圾分类,青岛市城阳区小寨子社区的居民纷纷为社区的“撤桶并点”工作点赞。
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需要全民参与。近年来,城阳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坚韧劲,不断聚焦重点、精准施策,推动全区上下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小寨子社区,一直以来以党建引领为基础,网格管理为抓手,经过长期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践,探索总结出生活垃圾分类“一三五”工作法,有效促进了垃圾分类工作的提升,实现了社区整体生活垃圾分类质量精准率达到95%以上,工作成果显著。
一张“联动网”,构筑责任墙
发挥社区社会治理优势,布局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大网格,做到网中有格,格中定人,这是小寨子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通关秘籍。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之初,小寨子社区共发动243名网格员,组建成“网格长—二级网格长—三级网格长—网格员”的四级联动队伍,形成了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由社区书记带头,全体党员干部参与精耕细作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一直以来我们社区积极响应国家推进垃圾分类的要求,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了实现垃圾精准分类、精细收集,我们社区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探索发现,最终形成了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架构。”社区保洁负责人张海波告诉记者,编织起“垃圾分类联动网”,是小寨子社区“撤桶并点”的通关密码所在,为如何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思路。
通过立足小区实际,小寨子社区自上而下、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真正做到垃圾分类入楼、入户、入民心,形成了人人参与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大网格。截至目前,整个社区7个小区已经形成“家家分类、人人分类”的良好氛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岗”工作制,一对一督导
从社区实际出发,小寨子社区经过多方多次商讨,制定了“三岗”工作制度,设立垃圾分类“站桶指导岗”、“单元督导岗”、“动态巡查岗”,对“症”下“药”,全面提升社区整体生活垃圾分类质量。
“站桶指导岗”是由社区专职人员每天在定时定点投放时间段进行桶边督导,对分类不到位的居民予以现场指正,确保投放到桶内的垃圾分类正确;“单元督导岗”是由社区网格员,以一单元为一个单位,对该单元内的居民开展入户检查指导分类,从源头把控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准确性;“动态巡查岗”是由社区两委和网格员专门组建,在小区内开展动态巡查保洁,一旦发现投放点位或其他区域有遗落垃圾,及时清理并进行检查分类,同时对收集点开展检查,确保未分类到位的垃圾不运出小区。
“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围绕着垃圾分类,进行宣传引导、分类管理等,帮助社区居民进行有效的垃圾分类。居民很理解也很支持垃圾分类工作,都想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单元督导岗”上的网格员张忠智说。
“五个方法”,实现精准施策
垃圾分类也有红黑榜?租户垃圾分类谁来管?针对种种情况,小寨子社区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创新建成包括逐户建档、精准宣传、源头把控、奖惩并举、长效机制在内的垃圾分类“五个方法”,折射出垃圾分类新风尚。
逐户建档法。结合入户宣传,对社区所有住户分类情况进行摸排建档,设立问题清单,同时,对社区特殊群体(身体残疾、年老体弱等)不能有效进行垃圾分类的情况制定处理方案;推行“房东管房客”,租户必须严格参与社区垃圾分类。
精准宣传法。根据入户摸排情况,对分类界限模糊,容易混淆的生活垃圾进行重点宣传科普;对分类意识不强,认识不到位的居民进行重点宣传教育。
源头把控法。将源头把控认定为垃圾分类的关键,社区充分发挥“单元督导员”作用,从家庭源头把控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准确性。
奖惩并举法。社区通过设立垃圾分类红黑榜制度,对每月积分累积到一定分值的住户,年底授予“五星级文明户”称号,并在社区内以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表彰,与年终社区福利挂钩;对屡次分类不到位,进入黑榜的住户建立负面清单,于社区内部公布,督促住户通过提高自身分类质量和参与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的方式消除负面积分;对屡次拒绝检查且分类质量差的住户,将联动执法部门予以上门执法,采取行政处罚等措施。
长效机制法。秉持着“垃圾分类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的工作理念,社区建立长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社区倡导所有党员、工作人员带头并鼓励全体居民签署《小寨子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承诺书》,让居民更能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居民的责任意识。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肖芳 通讯员 徐婷 报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