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过程最常见的5种模型
1、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在20世纪70年代,是惟一被广泛采用的软件过程模型 。瀑布模型是一种线形的、顺序的软件开发模型。
特点: 上一阶段的变换结果是下一阶段的变换的输入,相邻两个阶段具有因果关系,紧密相联。
瀑布模式的变型:V,W模型 步骤允许交叉。 步骤允许回溯。 测试贯穿全过程,减少缺陷修复成本,降低项目进度风险。
优点:提供了软件开发的基本框架,比靠“个人技艺”开发好的多
–有利于大型软件开发过程的人员的组织和管理
–有利于 开发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提高了软件的质量和效率
缺点:初始阶段指出全部需求,可能用户和项目负责人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拿到需求版本,如果需要修改,则会蒙受损失。
流程图:
2、V模型
V模型的优点:
1.明确标明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
2.清楚地描述了测试阶段与开发过程各阶段的对应关系(引入检测机
制,需求分析做的好不好,看验收测试)
3.V模型的测试策略既包括了低层测试(代码级的测试),又包括了高层测试(需求级的测试)
V模型的缺点:
1.它仅仅把测试过程作为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之后的
一个阶段,容易让人理解为测试是软件开发的最后一个阶段。
2.没有明确说明早期的测试,不符合越早测试和不断地进行测试的原
则(用户需求对不对要到验收测试才能发现)。
3.和瀑布模型一样,流程也是单向的,不可逆。
3、W模型
W模型的优点:
1.符合尽早测试和不断测试的原则
2.符合实际工作中的测试活动。
W模型的缺点:
1.W模型与V模型一样,视软件开发活动是一系列串行的活动,开发和测试保持一种线性的前后关系,这样就无法支持迭代
4、X模型
X模型左边描述的是针对单独程序片段所进行的相互分离的编码和测试,
此后将频繁交接,最终集成为产品进行版本固定交付用户使用。
X模型提出了探索测试的概念
5、H模型
软件测试H模型说明了软件测试不仅仅指测试的执行,还包括很多其它
§的活动,软件测试是一个独立的流程,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与其它流程
并发进行,只要测试条件成熟了,测试准备活动完成了,测试执行活动就可
以进行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