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关于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拟认定5751门课程为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课程1095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472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1801门,线下课程2076门,社会实践课程307门。烟台大学共有四门课程入选,其中,《机械原理》被认定为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民法学 ( 三 ) (债法总论 侵权法)》《数学建模》被认定为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诊所法律教育》被认定为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让我们一起走进四门课程
感受宝藏课程的魅力
(课程按照公布顺序展示)
课程名称
机械原理
课程介绍
烟台大学《机械原理》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车辆工程”的专业教育核心课,先后上线山东省高校课程联盟平台和超星学银在线平台,2021年认定为山东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022年认定为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3年认定为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机械原理》课程紧密契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到教学评价开展持续改进。
针对课程教学的三大痛点“内容抽象,理解难度大;重理论轻实践,学生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弱;课程内容与政治、经济、社会距离较远,课程思政融入难”等问题,课程团队一方面通过多样形式降低课程内容的外在认知负荷、增加相关认知负荷,开展“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思维养成”型课堂;另一方面适时引入与章节内容相关的前沿技术与教师科研成果,保证课程资源常建常新;同时开展机械原理故事课堂,深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科学精神、科学素养与家国情怀植根于学生心中。
课程负责人介绍
张磊,工学博士,烟台大学机电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曾获山东省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副高组三等奖“烟台市优秀共产党员”“烟台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烟台大学优秀导师”“烟台大学教学优秀奖”“烟台大学教学质量奖”“烟台大学优秀教师”等荣誉。主持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主持完成省级教改课题1项、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项目2项、校级教改课题2项,发表科教论文10余篇。
感言: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微单元和主阵地,《机械原理》认定为国家级一流课程为我们的课程建设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也让我们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课程改革与持续改进永远在路上。
课程名称
民法学 ( 三 ) (债法总论 侵权法)
课程介绍
烟台大学自1984 年建校时起,《民法学》即为本科必修课,2007年烟台大学民法课程获评国家精品课程。2008年烟台大学民商法教学团队获评国家级教学团队。2019年本课程开始使用马工程教材,并根据卓越人才法律培养计划,逐步探索课程改革。
《民法学(三)》将OBE的教学理念融入课程建设,以学习债权的原理与知识的过程为中心,以运用法律解决债务纠纷和侵权损害的产出为导向,提升课程的创新性;依据《民法典》颁布后的学科前沿与动态更新知识体系,提升课程的高阶性;采用智慧教室和在线平台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结合案例分析,开展翻转课堂,提升课程的先进性。
课程负责人介绍
毕潇潇,法学博士,烟台大学法学院教授,烟台大学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交叉研究中心副主任。曾获第六届“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第三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演讲比赛高校组“亚军指导教师奖”“烟台大学教学质量奖”“烟台大学导师标兵”“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山东省高校联盟线上课1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发表CSSCI等学术论文10余篇。学术代表作:《临时禁令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22年12月版)。
感言:民法学(三)能够获得线下类课程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离不开近四十年来烟大民商法教研团队的积淀与传承,也得益于学校和法学院在教师培训与智慧教室建设方面的投入与支持。最为感恩的是课堂内外师生之间的双向奔赴,时刻提醒着我要努力去做一名探究知识的引领者、追求真理的同行者、课程价值的塑造者。
课程名称
数学建模
课程介绍
《数学建模》课程遵循OBE教育理念进行课程与教学改革,引导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性应用能力,以满足个性发展的需求。按照“两性一度标准”打造一流课程。在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化、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研究的积极性而不限制其思维,坚持成果导向教育。精选数学建模教学案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注重创新性和高阶性培养。引导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适当增加部分案例的难度和深度,结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深圳杯”数学建模挑战赛等,提高课程的挑战度。
《数学建模》课程在知识学习方面,使同学们学会了分析和解释实际背景与数学表达之间的联系,理解了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在能力培养方面,训练同学们从非线性表象中挖掘内在机理的洞察感知能力,提高对实际背景进行数学描述的抽象表达能力,培养解析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在人格养成方面,对同学们的实践、意志磨练、时间管理、表达与表现、学习与创新、沟通与合作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课程负责人介绍
陈传军,2006年山东大学计算数学博士毕业,现为烟台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主要从事计算数学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科学工程与计算等领域的研究。现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负责人,国家一流课程《数学建模》负责人,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主编教材1部,主持山东省本科高校教改课题重点项目1项,首位获得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1项,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在国际期刊“J. Comput. Phys.”“Comput. Methods Appl. Mech. Engrg.”“Sci. China Math.”“J. Comp. Appl. Math.”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感言:《数学建模》能够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离不开课程团队长期以来的积累、沉淀和传承,在教学过程中,我个人得到了很大的成长,我们将继读按照“两性一度”的标准打造课程,使更多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汲取能量。
课程名称
诊所法律教育
课程介绍
诊所法律教育项目始于2006年3月,经过多年的沉淀与积累。后经烟台大学教务处批准,诊所法律教育课程正式作为法学专业选修课,开始实施教学。为了更好契合法律实践要求,烟台市法律援助中心烟台大学法律诊所工作站正式揭牌,为诊所法律教育提供的常设性实践基地。此后,法学院与多家律师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聘请律师开展教学和实践指导活动,并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生法律志愿服务中心”,统筹组织和管理法律实践活动。
本课程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堂外实践指导两大部分。通过课上的基础训练和实务模拟,让学生掌握实务的基本技巧。通过模拟训练,为学生应对法律咨询和帮助解决法律纠纷奠定良好心理和技术基础。
课堂外实践依托诊所工作站和实践基地,开展广泛的法律援助和法律宣传活动,并由教师规划和全面指导,基地辅导教师具体监督指导,学生自主实践。多年来,该课程已培养学生830余人,接受法律咨询300余起、代理出庭诉讼8起、起草法律意见书50余份。
课程负责人介绍
黄伟明,烟台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2017年起,连年获得烟台大学教学质量奖,2018年获烟台大学师德标兵称号,2019年获烟台大学教学优秀奖、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2020年被山东省委政法委、省法学会授予首批“全省法学研究领军人物”荣誉称号并获烟台大学教学名师称号,2021年获山东省教学名师称号。出版《死缓制度的当代价值》专著,发表《犯罪梯度设计》《论刑罚本位立场之倡导》等30余篇论文,主持完成了国家级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课题等多项课题,两次获得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感言:《诊所法律教育》能够获奖源于课程团队多年的实践与积累,源于法学院教师的耕耘与奋斗。诊所式法律教育是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一个对外窗口,学生可以通过这个窗口承接社会上的法律咨询甚至是真实案件,并将这些案例做好记录和总结,形成课程资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