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鼓励大胆改革探索,激发各单位和基层科技体制改革的首创精神,北京市科技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近期编制发布了《2022年科技体制改革典型案例汇编》。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新媒体平台推出专栏,介绍《2022年科技体制改革典型案例汇编》相关内容,做好科技体制改革案例总结及宣传推广工作,更好地发挥以案例促改革的实际效用,助力北京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今天推出第二篇“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改革典型案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一系列优化科技领域“放管服”的政策文件和改革措施,加快建立适应科技创新规律、统筹协调、职责清晰、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使科研项目和资金配置更加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升,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本市围绕落实中央改革文件要求,不断深化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制定《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办法》《北京市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改革文件,建立了以绩效为目标、诚信为前提、“放管服”有机结合的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体系,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包干制”“科研助理制度”“联合基金”等案例反映出改革获得显著成效,将进一步激励科研人员多出高水平科技成果。
典型案例
案例一:市财政局拓展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广度深度
点评:北京市财政局将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作为持续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拓展“包干制”试点改革广度和深度,开发了自然基金项目“包干制”试点等工作系统,组织试点单位申请参与,部署开展试点项目。“包干制”赋予创新主体和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管理自主权,相关改革力度大,成效逐步显现。
一、改革背景
自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部分省市陆续开展相关工作。北京市快速响应,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将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作为持续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拓展“包干制”试点改革广度和深度,赋予创新主体和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
二、改革做法
2019年10月,北京市政府出台“科创30条”,明确在基础研究领域选择部分科研成效显著、科研信用较好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市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202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21〕32号)(以下简称“32号文”),提出扩大经费包干制实施范围,在人才类和基础研究类科研项目中推行经费包干制,并鼓励有关部门和地方在从事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的独立法人科研机构开展经费包干制试点。
为落实中央及北京市关于科研项目“包干制”改革试点部署,市财政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研究制定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管理办法(试行)》和《北京市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工作方案》,对北京市“包干制”试点的目标、基本原则、试点范围、试点内容、管理机制和保障措施进行了明确,将市自然科学基金专项、科技新星计划专项和独立法人研发机构科技专项三类科研项目纳入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范围更广、力度更大,并率先将试点范围扩展至机构支持经费。
1.拓展“包干制”试点范围,划分类别。根据不同项目类型、不同创新主体的特点和科学研究规律,制定分类标准,注重分类指导,实施分类评价,确保“包干制”发挥实效。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专项中由北京市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支持的项目纳入试点。同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高精尖技术创新领域,遴选一批从事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的独立法人研发机构,双方签订合同并约定研发目标和经费支持额度,将对应支持该研发机构的科技专项(以下简称“重点研发机构专项”)纳入试点。
2.给予科研人员充分信任,增强科研人员成就感、获得感。经费使用过程充分放权。试点单位是项目经费管理的直接责任主体,在建立与试点项目相适应的内部经费管理办法、不违反“负面清单”、确保项目经费“放得开、管得住”前提下,试点单位和项目负责人根据实际需要自主决定、统筹使用与科研项目的相关支出。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编制项目经费决算,由试点单位自行开展财务审查后报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备案。
不再编制项目预算。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科技新星计划项目采取定额方式资助,项目申请人不再编制项目预算。重点研发机构专项由科研机构拟订预算、经费使用规则及设定可考核的绩效目标,不再编制项目预算,并在双方签订合同时予以明确,后续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年度预算拨付及经费管理。实行经费负面清单管理,“包干制”项目经费不得用于捐赠、投资、赞助、罚款及支付在职人员学历性教育经费等支出,不得用于与试点项目研究无关的支出。对于技术路线选择和调整,由项目负责人和其团队自主决定。
3.探索建立科研经费管理、绩效管理与诚信体系建设协调推进的制度体系。建立结果导向评价机制,试点单位承担的项目实施期满后,由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按照项目任务书/合同约定对其开展一次性综合绩效评价,评价结果提交市财政局备案,作为后续支持和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评价工作重点强化契约精神,突出代表性成果和项目实施效果,严格逐项考核结果指标完成情况,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作出明确结论,不得“走过场”,严禁成果充抵等弄虚作假行为。同时,建立“试点—反馈—修正”机制,加强信息公开、信用管理和风险防范,不断总结积累试点经验,持续推进“包干制”管理改革。
三、改革成效
1.组织试点单位申请。组织“包干制”试点专场宣讲会,向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依托单位详细解读政策和试点单位申请的条件及申请流程,集中解答参会单位代表的疑问。由专人密切沟通依托单位,在申请期内提供申请答疑等必要支持和服务。经自愿申请,核准14家符合条件的单位参加“包干制”试点,其中市属高校3家、医院1家、科研院所1家;央属高校4家、医院2家、科研院所3家。试点单位均已制定经费使用“包干制”内部管理规定。根据重点研发机构专项申请条件,依照流程遴选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2家机构作为包干制试点单位,涉及支持资金9000万元。
2.部署试点项目。组织开发了自然基金项目“包干制”试点工作系统,编制了经费使用“包干制”项目申请书、任务书,部署700余项自然基金资助项目开展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覆盖科研人员700余名,支持经费约1.5亿元。通过实施“包干制”试点,财政科研项目经费“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进一步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试点单位科研人员将更多精力用于科研活动,在炎症细胞特异性信号放大方法、普通晶界滑移过程的直接原子尺度动态研究等方面产出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案例二:市广电局设立全国首支8K超高清视频制作专项资金
点评:8K超高清视频应用领域广泛,对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促进新消费、引领品质新生活意义重大。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率先提出设立北京市8K超高清视频制作专项扶持资金,旨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引导和规范8K超高清制作生产,提升视频内容质量。通过加强资金管理,细化评审流程、遴选扶植了一批具有视频数量时长规模大、题材丰富的优秀原创作品。同时,依托扶持资金,在全国率先提出8K技术指标评测方案并开展大规模检测实践,为北京市占据8K标准制定话语权,抢先发布地方标准奠定基础。
一、改革背景
8K超高清视频应用领域广泛,不仅局限于视听领域,在数字博物馆、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智能监控、自动驾驶、机器人巡检、远程维护等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促进新消费、引领品质新生活意义重大。由于8K视频制作尚处于发展初期,受限于技术成本和市场预期等因素,社会单位8K视频生产意愿不高,导致内容生产动力不足,直接影响超高清视频全产业链发展。
二、改革做法
1.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强化资金管理。在此背景下,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在全国率先提出设立北京市8K超高清视频制作专项扶持资金,对北京地区开展的8K超高清视频制作进行扶持,旨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8K超高清视频制作,增加市场供应。同时,以技术评测为抓手,引导和规范8K超高清制作生产,提升视频内容质量,不断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和高质量超高清视听体验需求。
专项资金来源于市级财政资金,每年向市财政申请预算2500万元,计划执行周期为三年,三年后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下一阶段工作。专项资金设北京市8K超高清视频制作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公室,负责资金日常管理和组织实施。资金管理办公室专门编制了《北京市8K超高清视频制作专项扶持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8K超高清视频制作专项扶持项目扶持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北京市8K超高清视频制作专项扶持项目财务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北京市8K超高清视频制作专项扶持项目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四项文件。
2.对项目设定三步评审流程,保证择优录取。第一环节为技术指标评测。技术指标评测环节分为机器检测和图像质量评价两个步骤。评测指标以总局正式发布的超高清视频制作相关标准为依据,参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广播电视台8K频道建设技术参数,并组织专家论证,保证技术评测的可行性和权威性,这一工作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第二环节为内容合规审查。内容审查标准参考总局《电视剧内容管理规定》《广播电视宣传管理手册》等有关要求,以政治导向、价值导向、审美导向为基本原则,重点审看是否存在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是否存在视觉不雅、言语粗俗、审丑环节、以暗示和象征引起观众不快与反感的言语举止等。
第三环节为综合审议。在此基础上,资金管理办公室协调局精品办、传媒机构管理处、媒体融合发展处等开展内部筛重,避免同一作品重复获得财政资金扶持。同时,联合总局规划院先后赴国家大剧院、北视英特维公司、海淀区融媒体中心、盛世华通、银河威尔、维视动力、未来媒体科技等单位进行踏勘走访,实地了解作品拍摄制作情况。
三、改革成效
2021年,专项资金申报作品分为纪录片、大型活动、短视频、其他类四个类别,重点鼓励支持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北京文脉传承和时代变迁、重大活动庆典、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备、群众性体育赛事和娱乐活动等内容开展8K超高清视频制作生产。此外为鼓励8K超高清视频创新应用,综合考虑市场制作成熟度及应用情况,对VR视频作品进行扶持。申报指南发布后,受到了行业内的高度关注,北京地区生产机构积极踊跃申报作品。申报作品呈现三个特点:
1.参与单位覆盖广泛。在31家申报单位中,民营企业19家,持证机构16家。既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科院等中央在京单位,也有国家大剧院、超高清协同中心等市属单位;既有北视英特维公司、北京歌华数媒等系统内单位,也有北京体育大学等在京高校;既有海淀、通州、丰台等区级融媒体中心,也有优酷、咪咕等网络视听企业。同时,扶持资金对民营企业撬动作用明显,盛世华通、华录新媒、体奥动力等一批民营企业参与积极。
2.题材丰富重点突出。各类题材覆盖全面,既有庆祝建党百年、冬奥会筹备等重大题材,也有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祖国壮丽风光、古建筑之美等特色题材;既有文艺演出、体育赛事、健身美妆课程、美食制作等传统题材,也有话剧电影、水墨动画、戏曲表演等创新题材。其中,重大题材、重点作品表现突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伟大征程》《美丽中国说》、北视英特维公司《极致中国》系列、国家大剧院《北京大合唱》等一批作品呈现较高制作水平。2021年,共对21个单位申报的57部作品进行扶持,扶持时长达到220余小时。
案例三: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打造基础研究政产学研用新模式
点评:海淀区联合区内领军企业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成立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经过5年的探索,“市-区-企业”三级联动,共同投入和合作的模式在引导企业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探索“揭榜挂帅”机制、召集优秀科研力量解决区内重点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基础前沿科学问题、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打造了基础科学研究政产学研用的新模式。
一、改革背景
海淀区科技资源丰富,拥有以清华、北大、中科院等为代表的高校院所和1万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科研能力和科研需求共同集聚的现象。同时,随着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基础科学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要素,如何引导基础科学研究解决实际产业问题,促进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成为海淀区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二、改革做法
2017年海淀区和市基金委签署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合作框架协议,正式成立了联合基金。海淀联合基金由海淀区组织区内领军企业共同参与,采用“市-区-企业”三级共同出资的方式,支持参与企业在其研究领域提出相关问题,依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模式,召集全市范围内优势科研力量解决区内产业发展所面临共性瓶颈问题和基础前沿问题。
1.领军企业牵头,“市-区-企业”三级共同出资。5年来,海淀区共组织了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北京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信必成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北京数字工软科技有限公司8家企业参与,企业累计出资5900万元,海淀区累计出资5800万元,市基金委累计匹配出资2340万元,合计出资额1.404亿元。
2.重点围绕海淀当前重点发展领域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和前沿需求。项目设置分为重点研究专题项目和前沿项目。重点研究专题项目主要围绕海淀重点发展领域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和对前沿研究的需求,吸引科研单位中的高水平研究力量与应用方形成团队,开展联合攻关,项目经费100万元。前沿项目主要资助科技人员在项目指南范围内自主选题,重点围绕领域新兴发展方向、紧跟学科前沿,开展创新性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经费30万。
5年来,海淀联合基金围绕无线通信、计算机视觉、能源材料、智慧骨科、医学工程、疫苗和流行病学等领域,共设立指南151项,其中重点研究专题项目指南67项,前沿项目指南84项,累计接收1338项项目申请,共资助来自71家依托单位的项目314项,资助总经费13581万元,其中由驻区单位承担项目205项,占比65.3%,获资助经费8859.5万元,占比65.2%。
截至目前,海淀联合基金整体运行情况良好,在研资助项目193项,已结题项目121项,占资助总项目数的38.5%。
三、改革成效
1.通过“揭榜挂帅”引导基础科学研究解决区内产业问题。已结题的121个项目围绕锂电池中锂枝晶生长、无人机基站群组网、医疗机器人控制等产业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研究,共发表论文1634篇(包括SCI:1011项);申请专利384项(包括国际专利7项),授权191项(包括国际专利授权6项);取得专利著作权61项。
2.助力企业研发,产生经济效益。121项结题项目中30余项研究成果累计成功推广至企业40余次。典型案例有:北京邮电大学相关团队前沿项目后续与佰才邦深度合作开展5G小镇的联合部署、“运动组网”技术应用推广至“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北京大学相关团队的“面向深度学习的FPGA编程语言、编译和优化技术研究”相关成果已经在商汤科技与本田汽车的自动驾驶模块中得到应用。科信必成预计其2020和2021年的课题研究成果有望实现产值超过5亿元。
3.政产学研用联动,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问题导向和多方参与的机制,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典型案例有:清华大学相关团队的依托“深度神经网络结构的自主学习理论与方法研究”相关技术创办了企业,已累计4轮融资,估值达30亿元。北京大学相关团队研制的“注射用全氟丙烷微泡”超声造影剂在某公司已实现稳定的GMP生产,获得CFDA新药临床试验批件,正在开展I期临床试验,有效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北京积水潭医院相关团队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人员申报并获得资助的项目在某公司成功落地,帮助该公司获得1000万元A轮融资,加速骨科手术机器人产业布局。
4.搭建桥梁,促进企业后续研发合作。以海淀联合基金为桥梁,“出题人”(企业)和“答题人”(高校院所)建立起了深度的合作。
5.搭建平台,引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团队和项目。借助海淀联合基金的良好合作关系,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还联合市基金委举办了多期“杰青来了”活动,对接企业需求及优秀团队研究成果。典型案例有: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相关团队的“智能型纳米机器人”项目落地成立了公司。北京天坛医院相关团队的“手持式AR神经导航系统”成果落地成立了科技中心(有限合伙)。
另外,通过海淀联合基金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基础研究人才,其中,北京大学相关项目负责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清华大学相关项目负责人获得北京市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中科院自动化所胡卫明、北京大学段慧玲等获得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案例四:北京医院开展科研助理岗位管理机制创新及实践
点评:北京医院结合医疗机构科研现状,创新人才与管理机制,开发科研助理岗位。该案例通过岗位设置改革和用人机制改革,为医疗机构高质高效完成科研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科研助理岗位的设立,使得北京市医疗机构的科研工作有了人才保障,加强了科研团队建设,同时也提升了医院科研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这项改革还有效地辅助了大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在改革过程中,用人单位积累了劳务派遣、岗位培训和考核激励机制等新经验、新办法。
一、改革背景
为贯彻落实《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国科发资〔2020〕132号)、《关于做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工作的函》(国科智函〔2020〕11号)、《关于做好本市科研项目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工作的通知》(京科发〔2020〕10号)和《国家卫建委科教司关于做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工作的函》系列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与国家科技计划实施相匹配的专业科技支撑队伍,医院制定《北京医院科研助理岗位管理办法(试行)》,梳理畅通管理流程,探索设立科研助理岗位。
二、改革做法
落实国家政策,建立完善科研助理管理体系。结合医疗机构科研现状,创新人才与管理机制,设立准入机制,加强投入力度,建立培训体系,完善管理制度,有效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充实并发展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科研项目高质高效实施,示范引领医学领域科研助理人才管理工作,助力科技人才计划推进实施。
1.制定管理办法。医院高度重视科研助力岗位设置,制订《北京医院科研助理岗位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医院科研助理岗位招聘实施细则》,设立可招募科研科研助理项目负责人条件。
2.加大人员激励。通过劳务派遣方式,与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协议,除项目负责人支付薪酬及“五险一金”,医院给予每位科研助理每月3000元的支持,有效激励科研助理高质高效完成科研相关工作,增加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
3.开展业务培训。为提升科研助理能力,设立基于胜任力的科研助理培训课程,从项目管理、伦理管理、人遗管理、财务管理、项目质量控制、科研诚信等方面设置培训课程。全方位提升科研助理岗位能力。
三、改革成效
通过创新机制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助力科研工作高质高效实施与人才吸纳计划,高效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有效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2022年度,共完成23个科研助理签约,切实帮助项目组提高工作效率,保障项目顺利实施。通过示范带动效应对兄弟医院的同类工作起到了借鉴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