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浦江下访接待群众,开创了“省级领导下访接访”的先河,形成“浦江经验”并在全国推广。今年是“浦江经验”20周年的重要节点,再提这个“一举多得的有益创举”,既是重温历史,更是启发当下。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了解社情民意和为政得失的重要窗口,要把解决信访问题作为主题教育调研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深入践行“浦江经验”广泛开展下访接访,直奔基层、直面群众、直击矛盾,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努力将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重庆日报约请了相关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基层工作者撰写理论文章,现推出策划专题,以飨读者。
——编者
“浦江经验”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代玉启
“浦江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访接访群众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是改善干群关系、加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在“浦江经验”20周年的重要时点,习近平总书记对“浦江经验”作出重要批示,充分彰显了人民领袖的为民情怀和“浦江经验”的现实意义。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基层社会治理要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必须传承好弘扬好践行好“浦江经验”,这既是转变基层社会治理观念的时代需求,更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发扬历史主动的精神气质。
“浦江经验”的发展缘起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浦江下访接待群众,变“坐堂等访”为“主动下访”,开创了“省级领导下访接访”的先河,“浦江经验”由此形成。
当时,浙江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流动人口增加、社会阶层分化、环境污染严重等新情况、新矛盾,基层政府职责不清、管理缺位、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也导致社会矛盾激化。越级访、重复访、集体访增多,信访热点问题十分突出,浦江县就是典型。群众上访的严峻形势迫切呼唤领导干部寻求群众工作形式和方法上的突破。在习近平同志的倡导推动下,浙江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信访,带头搞下访,连续多年带队到信访问题比较突出、社会矛盾比较集中的县市区,采取提前公告的形式下访。《浙江省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的出台、“五级大接访”机制的推行,“预防在源头,化解在初始,息访在县域”信访生态的形成,标志着浙江由此建立并推广领导下访接待群众制度。
“浦江经验”是“一举多得的有益创举”,不仅有利于检查指导基层工作,促进基层工作的开展与落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还有利于培养干部执政为民的思想作风以及把握全局、推进改革发展的能力,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改善优化党群干群关系。如今,浦江从“信访大县”化身为全国信访工作先进县,“浦江经验”也从浙江走向全国。
“浦江经验”的丰富蕴涵
秉持群众史观,坚持人民至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了解社情民意和为政得失的重要窗口。群众有信访诉求,领导干部就应该千方百计去排忧,扑下身子去解决,切实履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庄严承诺。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深入群众,才能及时发现百姓的痛点、难点;直奔基层、直面群众、直击矛盾,才能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变“群众访我”为“我访群众”的“浦江经验”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史观。
坚持直面问题,注重求真务实。信访工作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化访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决杜绝作风漂浮、工作不实的现象。基层是群众信访的源头,又是解决信访反映问题的关键。当基层没有及时有效解决群众的信访问题时,就迫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身入心入,带头到信访问题多、矛盾突出、工作滞后的地方下访接访,直面群众、现场应考,亲自讲政策、教方法,作示范、抓督查,带领基层干部共同处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把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树立系统思维,实现综合治理。每一次下访都是一次调查研究,及时调查研究,才能提出治本之策。领导干部主动下访,既是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想,及时就地化解矛盾问题的重要手段,又是了解社情民意、听取意见建议,研究问题化解办法的重要途径。在信访工作中,群众诉求多种多样,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各级职能部门往往各管一块、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因此,许多难解的上访问题都需要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手笔”。领导干部要秉持系统观念、全局思维,“一盘棋”布局、“一条心”推动,跳出信访看信访、跳出信访抓信访,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有效降低解决问题的制度成本,充分发挥党委集中领导和统筹兼顾的优势,在真解题、解难题中打通矛盾化解的最后一公里。
“浦江经验”的时代发展
20年来,从浦江的破题到全省的实践,再到全国范围的推广,“浦江经验”熠熠生辉,闪耀着治理智慧,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为民造福的历史主动精神。传承好、弘扬好、践行好这一好传统好作风,需要跳出信访工作看基层治理,推动“浦江经验”迭代升级,展现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新形象、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新气象。
传承好“浦江经验”,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推动以“浦江经验”为代表的一系列基层治理模式迭代升级,要进一步深化信访工作的制度化、法治化、数字化探索,以制度巩固创新成果,以法治保障规范有序,以数字赋能网上信访。弘扬好“浦江经验”,要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领导干部要在直面矛盾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进一步提升主动服务意识,积极转变基层社会治理观念,从基层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基层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努力在切实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在真正化解矛盾上做文章。践行好“浦江经验”,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践行“浦江经验”与“大兴调查研究”结合起来,汇集民心民情民意民智,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在群众工作中检视问题、修正错误,在调查研究中找准药方,在联系群众中赢得民心。
(作者系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协同发力推动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社会治理
秦辉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浦江经验”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金钥匙”。合川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浦江经验”,直奔基层、直面群众、直击矛盾,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把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着力建体系、搭平台、汇资源、聚合力,高水平建设以社会组织为重要力量的社会治理共治中心,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变、手段由单一向多重转变、内容由单薄向丰富转变,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和质量。
聚焦顶层设计,变“满盘沙”为“一盘棋”。坚持将社会力量助力社会治理作为党委政府抓治理、保平安、促发展的引擎工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是党建聚力。坚持区委统筹与区域层级联动相结合,实施“党建统领·赶考亮卷”行动,完善“大工委”工作机制,开展社会治理创新攻坚,全域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二是制度先行。出台《合川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实施意见》,明确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企业、社工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在社会治理中的职责任务及参与的渠道,建立培育发展、激励评价、购买服务、人才培养等机制,配套党建带群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估、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等系列文件,同时纳入平安建设(综合治理)目标考核,形成具有合川特色的“1 N 1”的政策体系。三是保障有力。成立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召集人的合川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联席会议制度,落实组织、民政、政法、文旅、群团等工作专班,负责统筹协调、调查研究、督导考核等日常工作,激发社会力量踊跃参与社会治理。
打造协同阵地,变“独角戏”为“大合唱”。积极搭建社会治理一体化共治平台,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提供能力建设、资源链接、交流展示等一系列综合服务,打造“社会共治之家”。一是高标准建好“家”。按照“党建统领、政府兴办、专业运营、部门参与、社会协同、群众受益”的工作思路,投入500万元在行政办公区创新建立合川区社会治理共治中心,主要负责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政策研究、发展谋划、项目研发等工作。二是高水平管好“家”。坚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引进专业团队进驻中心参与运营管理,具体负责社会组织孵化、项目策划管理、业务指导培训等工作,建立平台登记审批、准出准入、孵化培育等15项工作制度,确保中心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运转。三是高质量用好“家”。立足中心功能定位,实施“摸清治理需求、集约治理资源、策划治理项目、打造治理品牌、展示治理成效”五步策略,依托城乡社区、网格和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以社会治理创新项目为牵引,全面动员、有效链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专业社工、爱心企业及全域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培育了“老友荟”“红黄蓝成长关爱课堂”“骑行便民·善满家园”等特色治理项目及品牌。
整合治理功能,变“多条线”为“一股绳”。坚持“聚”的思维,综合“融”的效能,让各类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助力社会治理,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一是群团联动显身手。充分发挥群团“纽带”作用,工青妇、法学会集众家之力联合打造“职工之家”“青少年之家”“巾帼志愿服务队”“法学论坛”等特色品牌,广泛开展送法律、送文艺、送服务、送实惠等活动。二是企业反哺促共赢。区工商联(总商会)积极策动各行业商会引导爱心企业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履行社会责任,以基金会、公益慈善组织、职工志愿者等形式,广泛开展捐款捐物、助学助困、走访慰问等公益活动。三是志愿服务增动能。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依托,成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志愿服务队,创新星级认定及嘉许奖励细则等激励措施,吸纳全区群众在市域社会治理、文明城区建设及乡村振兴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提升市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奉献意识。四是群众参与固基本。深化“红细胞·微治理”工程,线下建立“邻聚里”“黄葛夜话”“民情茶室”等民主协商议事平台,线上开发“社会治理公众版App”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让群众参与全过程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民主实践。同时,广泛推行社会治理积分制管理,鼓励群众参与邻里守望、环境整治、见义勇为等项目获取积分,全面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筑牢城乡社区治理根基。
(作者系中共合川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用心用情用力打造新时代“浦江经验”的龙山实践
任忠明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把浦江县作为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群众的第一站,亲自倡导并开创了省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的创新实践,形成“浦江经验”并在全国推广。信访工作是了解社情民意和为政得失的重要窗口,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渝北区龙山街道坚持“人民信访为人民”的工作理念,始终牢记“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增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引领信访工作的总体思维,从源头查找矛盾问题、从深层找寻解决方案、从根本化解涉稳风险,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用心用情用力打造新时代“浦江经验”的龙山实践,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坚持问题导向“用心”,搭建干部群众的“连心桥”。“浦江经验”的精髓是变被动为主动,不等群众找上门,要主动沉下去。街道采取“网上 网下”“定时 平时”“专项 综合”的“三结合”方式,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用心”,主动从源头收集群众的问题和意见,积极搭建起干部群众的“连心桥”。一是发挥网格功能。通过“松牌夜话”“网格吐槽”“城市树洞”等网格服务载体,开展“网格员进千万家”专项行动,常态化收集群众意见和各类诉求。二是激发行业效能。充分利用民政服务、社保办理、安全巡查等与群众面对面的契机,在各行业各领域中,通过问卷调查、民情沙龙、院坝恳谈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诉求,按照“社区吹哨、街道协调、部门报到”原则,及时将群众诉求反馈至相关部门予以解答和解决。三是强化数字赋能。建立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云平台,整合群工平台、综治信息平台资源,实现问题一键反映、一端口受理、一条龙服务办理。
做实下访接访“用情”,开启问题解决的“直通车”。“浦江经验”倡导下访接待群众,及时就地化解矛盾问题。街道始终坚持“温暖信访”理念,用情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开启问题解决的“直通车”,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一是坚持下访接访制度化。围绕“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建立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工作制度,严格落实主要领导批阅信访、信访联席会商、信访稳定一岗双责等制度。二是坚持下访接访常态化。坚持将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在开展日常业务工作的同时,常态开展信访约访进小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医院、进商户“五进”活动,及时掌握群众和企业的诉求意见。三是坚持下访接访长效化。认真落实《信访工作条例》要求,建立“热心接待群众,细心听取诉求,耐心解释疏导,诚心解决问题”的“四心”工作法,既要用情服务好“送上门”来的信访群众,又要用情下访走到群众身边去,切实让信访群众感受到党工委、办事处的热度与温度。
推动多元化解“用力”,下好平安稳定的“先手棋”。多元共治推动问题化解是践行“浦江经验”的重要内容。街道坚持“事心双解”原则,用力推动各类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打好平安稳定主动仗,下好先手棋,确保辖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一是党政主导化解。建立街道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和信访责任清单机制,街道信访联席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社区分别以“季、月、周”为时间节点,全面梳理当前信访形势,深入分析信访总量、结构、变化和趋势,提升主动发现问题能力,对难以解决的信访问题逐一会商研判、把脉问诊,清单式“五包”推进问题化解。二是社会联动化解。建立“党建统领、街道搭台、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社会面化解机制,整合各方治理力量,多元搭建问题化解平台,多措促进问题解决。三是品牌引领化解。聚焦辖区“四多四难”治理突出问题,因地制宜打造“和为贵”“渝事好商量”“四方堂”等人民调解品牌工作室,充分发挥品牌工作室和金牌调解员的引领示范作用,横向联动辖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纵向联动13个社区调解委员会,织密辖区人民调解立体网络,真正实现“群众有事找调解,有事找得到调解,有事找到调解能化解”的善治目标。
(作者系渝北区龙山街道党工委书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