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党建工作质量,市委党建办将对全市党建工作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总结、宣传。自2022年6月开辟《党建视点》栏目,陆续刊发各地各单位的典型经验做法。
淮北市:
打造社会自治“一公里”调解服务圈
针对基层社会治理自治组织“小、散、软”问题,淮北市突出党建统领,加强资源整合,通过聚英才、筑阵地、树品牌、建机制,在镇(街道)、村(居)、企业等领域着力打造便民利民的“一公里”调解服务圈,有效提升了社会自治的能力水平,更好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12次获评全省平安建设(综治工作)先进市。“一杯茶”调解工作法被《光明日报》头版头条予以推介,“老贾工作室”经验做法获得省委主要领导肯定。
一、选贤育能聚英才,把调解服务力量延伸到社会治理最末梢
制定标准选贤人。出台《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按照“专业调解员以退休法官、民警、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主体,专职调解员以‘五老人员’、退役军人为主体,兼职调解员以有热情、有能力的年轻社会人士为主体”的标准,选任专兼职人民调解员2375名,确保每个镇(街道)配备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每个村(居)至少有5名人民调解员。
加强培训育能人。实施“十百千”工程,通过三年培育计划,打造形成一支由17名部(省)级、150名市县(区)级优秀人民调解员、1000余名基层人民调解能手组成的调解团队。组织调解技能竞赛、案件质量评比等活动123次,举办初任培训班、示范培训班等322期,邀请上海政法学院、湘潭大学专家学者来淮讲学,进一步提高调解员的业务水平和实战能力。
典型示范带新人。充分发挥“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优秀调解员的示范作用,通过开展优秀调解员“名师带徒”活动,吸收带动更多优秀人才参与调解工作。在“全国最受欢迎人民调解员”王士宏的影响下,“铁嘴”“茶博士”“闻风到”等50余名调解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老支书”“姊妹花”“兵哥团队”等调解队伍陆续成立,为人民调解工作汇聚了更多新生动力。
二、统筹规划筑阵地,把调解服务场所建在群众家门口
市县(区)层面:市、县(区)两级分别成立人民调解中心,充分发挥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的职能作用,设立医疗调解、信访调解等调委会10个,在全省率先设立银行业人民调解组织,1-5月份市银行业保险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受理案件359件,调解成功案件309件,调解成功率86.1%。
镇(街道)层面:选择茶馆、企业闲置办公用房等作为调解场所,成立镇(街道)调解组织31个,建立完善诉调对接、警调对接、访调对接工作机制,确保群众遇到问题、找个说法“最多跑一地”“最多访一次”。
村(居)层面:为切实打通人民调解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农村依托 “一组一会”办公场所、开放式党校、红色教育场馆,在社区依托物业、广场、公园、超市等场所,打造“百姓说事点”“说事拉理室”520余个。2020年以来,各调解服务室(点)累计收集社情民意信息18060条,解答咨询37840人次,化解纠纷5837件。
三、分类推进树品牌,把调解服务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
打造“乡贤”调解品牌。发挥乡贤“地熟、人熟、事熟”的优势,用群众信任的人化解群众难解的事。相山区中城社区的“雷云说事拉理室”,由社区退休老党员雷云牵头成立,通过“情、理、法”三字诀、“接、记、管”三门课,成功化解矛盾310余起。濉溪县刘桥镇的“老贾工作室”,以原刘桥派出所辅警贾敬功命名,老贾结合搬迁村实际,总结形成“笑、听、走、细”四字工作法,成功调处矛盾纠纷240余起,帮助群众解决困难460余件。
打造“茶文化”调解品牌。临涣镇将调解工作与悠久茶文化充分融合,成立“临涣茶馆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全国首创“一杯茶”七步调解法,让群众在喝茶中唠出家长里短,在喝茶中解开矛盾纠纷,十年来调解案件1500余件,成功率达95%,先后被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宣传报道。
打造“专项工程”调解品牌。探索“调解跟着项目走”方式,成立以律师、公证等为主体的“专项工程调解室”,全力维护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秩序。目前,已建成高铁新区、朔西湖、南部次中心等15个专项工程调解室,有效化解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等矛盾纠纷630余件,提供解答咨询1560余人次。
四、强化保障建机制,把调解服务质效作为考核激励第一指标
建立考核机制。印发人民调解员管理考核办法绩效考核办法、考核评分标准等文件,成立人民调解员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对辖区调解员从思想政治、信息上报以及纠纷调解数量、化解质量等方面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调解员等级评定、先进评比、续聘的主要依据。自考核办法实施以来,共评定优秀人员86名,解聘不合格人员5名。
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利用微信、微博等媒体推送人民调解典型案例,组织开展全市“优秀人民调解组织”“优秀人民调解员”等评比活动,目前全市荣获国家级表彰的人民调解员12人,获“中国好人”“安徽好人”称号的4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计56人,进一步激励调解人员见贤思齐、比学赶超。
建立保障机制。出台《淮北市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暂行办法》,实行“以案定补”给予调解员补贴,按照简易、一般、疑难复杂、重大四类,每案补贴分别为15-25元、100-300元、300-500元、500-1000元。调解未成功但次数达到三次以上的,按相应标准50%-70%予以补贴。目前,已累计发放人民调解案件补贴369.76万元。
来源:淮北改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