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际护士节,《健康报》祝全国500多万名护士节日快乐!
5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描绘我国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蓝图。在护佑人民健康、推动护理事业前行的路上,因为热爱,一代代护理人在履职中闪光;因为坚守,一代代护理人在尽责中续写担当。
踏浪前行风正劲 不负韶华争朝夕
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 吴欣娟
在充满希望与生机的5月,我们迎来了2022年“5·12”国际护士节。我谨代表中华护理学会,向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护理工作者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全国广大护理同仁道一声“节日快乐”。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国际背景下,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复杂。为实现“动态清零”目标,全国广大护理同仁不畏艰险、奋力迎战,在投身一线抗疫的同时,确保正常接诊治疗和护理工作。正是你们不分昼夜、不惧疲倦地坚守,正是你们非凡的勇气和力量,正是你们的辛劳和汗水,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赢得了全社会的尊敬与赞扬。奋战在抗疫一线和临床一线的护士,你们辛苦了!
2022年是新时代、新征程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疫情形势,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广大护理工作者要始终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大护理服务供给,积极推进老年护理、社区护理、居家护理、安宁疗护等,充分发挥护士在疾病预防、治疗及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同时,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专业引领、人文关怀等方面加强内涵建设,真正做到专业有深度、技术有精度、服务有温度,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护理服务,为推动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增进全民健康福祉发挥更大作用。
踏浪前行风正劲,不负韶华争朝夕。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旗帜下,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Nurse\’s Day
国际护士节
今天,我们撷取8位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的点滴故事,展现护理人的荣光——
吴瑛:一片丹心献教育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 护龄41年
已从事护理工作41年的吴瑛,有着国际护士会理事会成员、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护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等诸多身份,一直为促进护理专业和护理学科发展、培养高质量优秀护理人才开拓创新。
“作为一名护理教育工作者,必须准确把握护理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社会形势、护理专业发展和临床护理实践的需要。”吴瑛说。她引入核心胜任力培养的先进理念,创新性地建立了护理核心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护理人才。
聚焦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吴瑛开创了用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深入探索护理现象内在机制的实验护理学;建立了护理人员通过监测心包引流液炎症因子预测房颤风险模型;将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护理,先后研发了危重症患者谵妄、老年居家照护和冠心病管理等个性化智能护理系统,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新理论和新技术。
2019年,教育部成立护理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后,她作为首届主任委员,组织全国护理教育专家,制定和完善我国护理学专业认证体系、认证制度和认证标准,促进了我国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护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吴瑛组织专家制定我国护理学科的发展规划和对我国护理学二级学科体系的划分。“促进我国护理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是我们这一届学科评议组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吴瑛说。
陶秀彬:立足临床深耕护理科研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 护龄37年
至今,陶秀彬已从事护理工作37年,从临床、管理到教学、科研,她一直在护理领域辛勤耕耘。
为了激发护士的科研热情、提高护士的科研能力,陶秀彬在医院举办护理科研能力提升专项培训班,立足患者实际需求,启发护士的科研思维,引导护士用科研方法观察、思考、解决临床护理问题。近5年来,她带领护理团队发表的学术论文从每年的十几篇升至现在的700多篇,国家专利从每年几项增至300多项,成果转化近10项。
针对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与呼吸康复的临床护理质量问题,陶秀彬有前瞻性地选送护士进行呼吸治疗师(RT)培养,并与国际发达地区接轨,率先引入由RT主导、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的机械通气患者护理工作模式。这一模式使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日、满意度等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在新冠肺炎疫情救治一线,呼吸治疗师以“硬核技术”助力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为挽救危重症患者生命贡献了力量。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她冲在一线。2020年,她指挥85名护士参加“武汉保卫战”;2022年,她带领护士突击队日夜进行核酸采样,组织护士逆行援沪、援六安、援繁昌……她为一线抗疫人员进行心理支持关怀,并主持研究和干预疫情所致心理应急创伤课题,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
她带领的抗疫团队先后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
张志云:带出有温度的专业团队
北京地坛医院护理部主任 护龄34年
作为一名临床护理管理者,张志云始终将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队伍能力作为护理工作的出发点。
她进行护理垂直管理的可行性调研,2018年实现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护理垂直管理方案与路径,全面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满意度。从贴近临床、优化流程入手,她对护理工作进行逐项改革,设立护理质量“红线管理”,优化工作流程,促进全院护理质量同质化。
她说:“我会参加每一个科室的不良事件分析例会,并将典型案例在全院分享。这样能够把不良事件变为持续提升护理质量的资源。”
在护理队伍建设中,张志云强化专业化建设,建立以护士自我职业认同感提升为目标的护理人才资源配置与培养方案;注重团队文化建设,打造有温度的护理团队。
正是基于日常对护理团队的专业训练,在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各类传染病救治护理中,北京地坛医院护理团队都展现出了专业能力和战斗力。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地坛医院全员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沿至今已800余天,是北京市投入战斗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收治患者和重症患者最多的医院。在张志云带领的护理团队努力下,北京地坛医院获得北京市优质护理示范医院、北京市医管中心护士综合素养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黄巧巧:历次战“疫”的急先锋
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护理部主任 护龄31年
从事传染病护理工作31年来,黄巧巧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精神,逐渐成长为内蒙古自治区传染病领域的护理专家和应对各类传染病的管理行家。
从2003年的“非典”、2009年的甲流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她的角色从护士、护士长、护理部主任,不停地变换。不变的是,不论是参战还是指挥作战,黄巧巧都是历次战“疫”的急先锋。
黄巧巧所在的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是内蒙古自治区及呼和浩特市两级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定点收治医院。2020年1月15日,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她带领团队改造布局,强化培训,匹配流程,细化措施,确保了新冠肺炎患者收治工作平稳有序;4月,她承担起传染病后备医院的改造工作,仅用1周时间就完成后备医院的区域划分、病房改造、物品筹备等工作,按时保证后备医院投入使用。
2021年10月,额济纳旗新冠肺炎患者要用列车全部转运至第四医院救治,黄巧巧带领护理团队用不到48小时的时间,高效完成了列车移动医院的布置、人员准备。制订转运方案,与铁路局沟通进行布局划区、设计路线、完善标识、前期消杀等工作,事无巨细的她把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保证了列车移动医院的正常运行,圆满完成了6次转运任务。12天的日夜兼程、13188公里的不舍昼夜,共计转运患者162人。
王颖:感受护理的博爱与厚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护龄27年
1995年,怀着对护理事业的热爱与追求,王颖成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一名护士。“查房、病例讨论、授课、危重患者会诊,每一次抢救成功的喜悦,每一声饱含真心的感谢,都让我深深感受到护理工作的博爱与厚重,神圣与伟大。”王颖说。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她主动请缨参加地震伤员转运。此时丈夫援非,儿子尚幼,面对家庭的困难,来不及整理行囊的她第一时间奔赴震地,连续奋战数个不眠之夜,圆满完成了救援任务。
2020年武汉抗疫的日子让王颖永生难忘。她每天都工作12个小时以上,协助医院完成人力资源配置、防控培训、消毒隔离、重症会诊等工作。在光谷院区被确定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定点救治医院后,王颖立刻转战光谷院区,连续工作52天。她参与组建战时护理部,建立护理联席会议,用3小时完成了17个隔离病区的整建制接管,对2349名援鄂医疗队员开展了11场规范化培训。她参与隔离病房现场查房,协调人力及物资,有力保障了1462名患者的救治,同时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光谷院区整体护理模式,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的高度认可。
27年来,作为临床教师,她承担全英文授课18年;作为护理管理者,她创新构建系统化质量评价新体系,开展过程化监控,保障患者安全;作为科技工作者,她主持各级课题11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参与制定团体标准及共识7项。
王颖获得全国首届护理岗位技能竞赛金奖、“湖北省优秀护理技能能手”、“湖北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李尊柱: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中创新
北京协和医院ICU护士长 护龄21年
作为护士长,李尊柱总会不断创新管理模式,让更多的护士参与到科室建设中来。
发现临床中护士工作的难点,不断优化护士的工作方式,是李尊柱的擅长和习惯。这些优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增加护士的幸福感。比如,大力推进新技术、新业务,通过PDCA模式不断提高护理质量;联合兄弟科室开展重症患者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临床护理水平等。
作为一名男护士,李尊柱积极推广“专业、信赖、无性别差异的护理”理念,推动男护士开展公益活动。特别是自担任中华护理学会男护士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以来,他利用中华护理学会平台,给予更多男护士展示的机会,提高了男护士的行业影响力。
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李尊柱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参加援藏工作。通过培训、集中讨论、优化流程、开展新技术等方式,他和当地医护人员一起,不断提高重症医学科的整体护理水平。
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武汉保卫战”中,李尊柱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9C病房里,担任污染区护理督导。尽管此前他从未进行过脱机治疗这项操作,但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也为了保障护士的安全,他戴上防护头罩,冲在了最前面。在充分考虑患者的氧气供应、湿化问题以及气道的密闭性问题之后,他探索出了给气管插管患者脱机的方法。
在援助武汉期间,他给护士们推送了10余期60余条《护理工作提醒》,为危重症患者及临床护士的安全保驾护航。
周桃花:“疫情不退我不退”
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国际部病房护士长
护龄19年
2021年新年伊始,得知单位被确定为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后,周桃花主动找到领导说:“我是党员,我先上。”
2021年1月13日,周桃花进驻医院新冠感染三科,带领科里护士迅速进入应战状态,用最快的速度制定完成了高标准、高质量的新冠确诊患者护理计划、工作流程。“我一边帮大家提高护理水平,一边给大家鼓劲加油,使临时组成的团队产生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周桃花说。
2021年1月28日,新冠感染三科变更为亚ICU病房,开始收治危重症患者。周桃花坚持每天查房,了解所有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积极与省级专家、科室主任商讨治疗、护理方案。
在查房中,周桃花发现一些确诊患者面对陌生环境和未知情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焦虑。她就带领病房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还引导同病室患者互相鼓励,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周桃花奋战在抗疫一线期间,她的母亲因病去世。周桃花含着泪朝着母亲的方向深鞠三躬,便又投入工作。她给单位领导发信息说:“妈妈的后事有家人照料,我不用休整,请把我继续留在一线工作。”
“疫情不退我不退”,周桃花带领着科室40多个护理姐妹,经过14天的日夜奋战,终于圆满完成了危重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任务。
朱世超:战斗力爆表的“男丁格尔”
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 护龄15年
从汶川特大地震重症患者救治,到平顶山矿难紧急救援,再到出征武汉抗疫,都有朱世超白衣执甲的身影。
执着于重症护理能力与水平的提高,朱世超统筹协调举办重症监护新业务新技术研讨班,借河南省重症监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优势,与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处及河南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密切配合,多批次、高质量培养河南省重症监护专科护士600余人;带领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申请成为中华护理学会重症专科护士京外临床教学建设基地,协助推动河南省重症护理专业快速、规范、科学发展。
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中,朱世超带领护理人员,昼夜不息,全面观察每一个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他说:“我们必须当好疾病的瞭望者,各种指征稍有变化,一定要及时记录、反馈给医生。”
朱世超结合重症学科特点,创新发展专科特色护理,持续提升团队核心竞争力。他先后组建重症医学科ECMO(体外膜肺氧合)护理团队、肺移植护理团队、重症护理超声团队等。为加强ECMO护理精细化、专科化发展,朱世超成立了ECMO专项护理科研团队,构建集临床护理、团队建设等多维一体的护理科研专题集群,加快推动护理科研成果转化。
他被称为战斗力爆表的“男丁格尔”,获得“河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第二十四届河南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文:健康报记者 魏李培
图:马杨
编辑:于梦非 魏李培
审核:徐秉楠 闫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