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纸前言:
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中建立和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方式的重大制度改革,是规范完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础,也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
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其中: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即一至十级职员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笔者将使用一个系列,通过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内涵、基本原则,以及岗位的类别、等级、聘用条件、结构比例和岗位设置的程序、权限、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内容介绍,帮助读者全面、系统地理解、掌握推行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的意义、作用、政策规定和总体工作要求。
什么是事业单位系列之七: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
岗位涉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方方面面,既是事业单位职能任务细化分解的结果,也是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聘用合同、竞聘上岗、考核、培训、岗位绩效工资确定等的基础和依据。具体到每个单位而言,每个岗位都有具体的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
一、岗位设置管理的内涵
岗位是指事业单位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应具有明确的岗位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岗位设置管理,是指事业单位为实现组织目标,根据单位性质和工作特点,对其职能和任务进行合理分工、科学设岗、明确岗位职责、权限和任职条件,按岗用人的动态过程。
转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方式,实行岗位管理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等中央文件,都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1〕28号),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岗位管理制度,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2号)则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
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人事部制定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第一次明确规范了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作出了岗位设置的政策规定;第一次提出了通用的岗位等级,为事业单位千差万别的岗位设计了通用的等级标准,为人才成长搭建了通道;第一次阐明了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的关系,为实现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创造了条件;第一次明确了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为“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提供了政策依据。岗位是聘用的基础,合同管理以岗位职责为依据。
二、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范围
(一)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
(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工作人员,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四)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已经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进行岗位设置管理。
三、岗位设置的原则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原则是指事业单位在设置岗位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工作准则和要求,要按照按需设岗、结构合理、动态调整和依法管理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
(一)按需设岗原则
按需设岗,是指事业单位设置岗位一定要与本单位的职能、任务、目标直接挂钩,即岗位设置应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技术要求和责任大小合理确定,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优化组合。其中:管理岗位的设置要立足于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立足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和专业要求,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立足于提高操作技能,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同时,岗位设置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各类人才的成长规律,充分考虑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技能人员不同的成长规律和特点,拓宽职业发展通道,鼓励人人都能成才。要从增强事业单位的生机和活力、全面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出发,既要充分考虑单位功能的发挥,充分考虑任务目标的实现,也要有利于优化人员配置,着眼于人才的作用发挥,着眼于人才的成长。
(二)结构合理原则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分清主次,又要注意协调配合,要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与特点,使各类岗位层级即高、中、初能级结构比例合理;不仅要强调向主业岗位倾斜,还要考虑到辅助或支持系统的岗位设置,只有这样才能使岗位设置发挥出经济、协调、科学、高效的作用。从管理学角度上讲,一般组织机构的岗位层级,从高到低可分为四个层次:决策层岗位、管理层岗位、执行层岗位、操作层岗位,任何组织机构岗位的层级结构都是呈梯形分布的,合理的层级结构是发挥组织整体功能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设置岗位时,不能孤立地、局部地重视某一类别或子系统的岗位设置,而应该从各类别或子系统之间,从各岗位之间的相互联系上,从总体上去把握设置。
(三)动态调整原则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应当依据社会事业发展、单位功能调整的要求,在核定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岗位等级内,根据需要对岗位设置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岗位设置与社会事业发展相适应。要着眼于建立事业单位结构合理、功能协调、运转高效的运行机制,在满足实际需要、从严控制的基础上,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向重点专业、重点领域倾斜,使每个层次的岗位数量、每个岗位的职能配置,力求做到精简、效能、科学、合理。同时,根据人员编制的调整,岗位设置也要及时作出相应调整。
本文由明白纸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