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焱公子 编辑丨水青衣
来源丨焱公子(ID:Yangongzi2015)
昨天,2018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发布,立刻引发网友热议。
图片来自微博
针对“理学和工学类专业薪酬较高;农学、法学和管理学较低”,我的朋友圈也是炸开了锅。
各路评论中,有一句让我印象深刻:
“谈什么专业都是扯,过两年来看,最高薪酬的铁定是管人的。”
这话跟某些媒体鼓吹的,30岁还做不到管理岗,就没了希望,倒是异曲同工。
工作了几年,手下要不管着几个人,似乎就证明混得不够好。
这种“管理工作比具体业务工作要高级”的偏见是怎么来的,我不知道,但这绝对是认知上的一个误区。
1、 为什么这样说?原因有三
第一,不胜任,很可怕
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曾提出:
在各种组织中,因习惯提拔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被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彼得原理道出了阶层制度之谜:要提升到某一级别的职位,必须在下一级职位中任职达到一定年限,逐层向上提升。
最后,大概率会像其所推导那样:大部分领导职位由不能胜任的人担任。
而不胜任导致的一系列后果,显而易见,无须赘述。
第二,停滞不前,更致命
戴尔亚太区前销售总监张思宏,曾说过一段扎心大实话:
“很多人到了中年,处于企业中层,一个普通管理岗,处境就会比较尴尬。他们已经无法适应公司的快速发展,却是公司最昂贵的人事资产。
所以在行业下沉、公司业务收缩,或是发生重大变动的时候,很容易就会被当成包袱甩出去。”
这话真实反映很多人的现状:毕业时拼劲十足,指哪打哪。几年后得偿所愿,晋升到中层管理。
从此斗志与进取心双双消磨,加上年岁渐长、家庭在后,逐渐松懈,最终停滞不前。
以为拼力保住位置,便万事大吉,这绝对是致命错觉。
第三,业务岗,一样可以做到极致
职场作者Sean Ye讲过一个故事:
他在公司有位老乡,70后,因为经验丰富,对业务非常了解,客户和内部都很尊重他,大家都叫他崔叔。
私下聊天,崔叔说自己对当领导一点兴趣都没有,因为不喜欢管别人。他的目标,就想把自己练成领域内的专家。
他后来辞职去了其他公司,还是独来独往,还是不带人,也还是一样受人尊重。
Sean Ye感慨说:
“说实话,像崔叔这样的人,有一天他自己单干,我也不会意外。
“他有足够的才能和经验,只需要一个平台,而企业一定会尽力给这种人才提供足够好的平台,让他发挥才能的。”
2、 如何持续保有价值,送你3个建议
第一, 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是每个职场人的必修课
过年时我们前同事聚会,老马说他辞职了。
老马是技术专家,之前就推过两次升职,理由是还年轻需要磨练。事实上,是他清楚自己的短板,遇人际关系就怵,做不来管理。
“一堆协调汇报,部门每个人进度要跟,开不完的跨部门会议,哪一点都不能出岔子。天天头要炸了……”
老马这次是推无可推,工作已8年,整个部门资历最深,业务最硬。
上级要高升,急找接班人,多次推心置腹谈话,他不得不硬着头皮接。
“我老婆说21天就能养成习惯,叫我忍一忍。可怎么忍?
这么多年,我只用干好自己的活。现在,根本没时间做具体事,一会来一个汇报。管人太累了,搞不来。”
老马最后辞职,在升职的第7天。之后降薪到了另一家企业,继续做业务岗。
聚会席上,有人觉得可惜。我们更多人觉得老马足够聪明与清醒。
就他的业务能力与死磕程度,后期升薪不会是太大问题,而最重要的,是他工作舒心了。
在一个无法完全胜任的岗位勉力支撑、无所适从,不如找一个游刃有余的岗位,持续一展所长。
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是每个职场人的必修课。
第二, 不应把当上管理者,视作唯一的职业目标
阿里巴巴从一开始就把雇员分为P岗和M岗。
P,即Professional,专业岗;M,即Management,管理岗。
一个技术大牛最高可以升到P10,薪水或能远超管理岗。他只对具体结果负责,一个人也不用管。
M岗员工,从进公司起就专注各项管理技能提升,最终成长为公司需要的管理人才。
两种成长路径分开,是为了更好地人尽其才,各司其职。
“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是句好话,放到职场上,却不一定对。
有的兵,天生就是特种兵,未必适合运筹帷幄,比如许三多;有的将,从来都不墨守陈规,只当个兵就可惜了,比如李云龙。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管人”,从来都不见得比“做事”更高级。
真正聪明的公司,都不会把晋升到管理者,当做单一的激励。
个人更不应该把当上管理者,视为唯一的职业目标。
第三, 你越不可替代,安全系数才越高
尚飞做大区服务总监3年,每年都获得优秀管理者奖励。
从毕业开始,他就在这家大型跨国公司待了12年,其中包括4年技术工程师、3年技术总工、2年部门经理和3年总监。
尚飞说,我没把做事到管人,看作是晋升,我更愿意视为一次转岗。
“做工程师,专注技术细节,着力在把事情做好;做部门经理,专注部门绩效,带领团队冲锋陷阵。
没有高下之分,二者只是分工不同。所谓合不合适,跟你愿意付出多少努力去改变、去调整有关。”
有心从技术岗转管理岗,就不要只停留在幻想层面。
上位后,很多能力自然会解锁,这是妄念。
正如从服务转销售,一定需恶补销售知识。从普通员工转变为管理者,除了视线由自身调整为团队,相应的演讲、沟通、谈判等软性技能;人员管理、过程管理、绩效制定等监控手段,都要相应进行刻意练习。
不把当上管理者看作晋升,而只看成转岗,会让我们更理性对待“升职”。
没有什么岗位,是绝对安全的。无论做服务、销售、产品还是管理,都并非关键。
能为公司持续带来价值,才不可替代。
越不可替代,安全系数才越高。
职场上能让你安身立命的,从来不是岗位,是你能为公司带来什么。
始终保持旺盛的前进动力,提供稀缺价值,吸引人为你持续买单,才是真正的“万事大吉”。
3、 只要自身硬,哪里都是铁饭碗
网上有句话:未来的时代,是一个彰显个性的时代,是一个大多数人都会努力尝试、把自己的才华当饭吃的时代。
时代持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相比上世纪传统的工业时代,未来的职场,人才的话语权与自主权,会大得多。
所谓岗位区别,将愈发不重要。
公司与个体的关系,或许更像是平台与手艺人,只要自身硬,哪里都是铁饭碗。
作者:焱公子,发型光芒万丈的跨界理工男。多年500强,专注写职场。写有灵魂的故事,过有温度的人生。公众号:焱公子(ID:Yangongzi2015)。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