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跨村联建”党建模式 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力量。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依靠党把方向、把原则、把政策、把落实,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体系,才能确保乡村振兴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福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省委组织部制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若干行动计划》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积极探索“跨村联建”党建模式,推动党建工作镇村联动、村村联动,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联合振兴转变,形成“串珠成线、连线成片、全县推进、辐射周边”的党建促乡村振兴新局面。当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总结农村基层党建的实践经验,对于提高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从2015年开始“跨村联建”试点至今,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尤溪县梅仙镇半山村是“跨村联建”党建模式的发源地,率先探索通过组织联合、基础联建、产业联营、民生联动,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如今半山村已经带领通演村、汶潭村等,实现从“头雁”领跑到“雁阵”齐飞。“跨村联建”党建模式逐渐引起广泛关注,成功经验成为各地农村党建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
当前,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以行政村为单元的基层党建面临诸多现实问题。有的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在乡村治理中力不从心;有的村干部素质不够高,带富能力弱,队伍不稳定,村集体经济薄弱;有的村资源匮乏,特别是一些边远的“空心村”,人口外流严重,产业发展缺乏必要的人力物力基础;有的村山林耕地等资源资产利用率低,仅靠家庭“小作坊”生产的产量和效益都不高,无法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此外,乡村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在发展乡村产业中农民积极性不高,村集体承担大部分风险,建立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是最迫切、最棘手的问题。分析村与村之间融合不够、资源分散、条块分割,以及大村与小村、强村与弱村等具体情况,研究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对策措施,有利于促进乡村从“单兵作战”到“抱团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
当前,要把“跨村联建”作为破解农村基层党建问题的重要抓手,与村级带头人队伍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一体谋划,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把联建各村的资源、产业、生态、文化、地理等优势将“组织链”嵌入“产业链”,逐步形成组织联建、产业联营、资源整合、治理联抓、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跨村联建”党建模式要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跨”出组织创新的党建引领,“联”出乡村振兴的共同富裕。
强化组织联建,打造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跨村联建”要着力解决“谁来联、联什么、怎么联”的基础问题,创新村级组织设置,激发基层组织活力。一要通过组织联建,筑牢党建强村“主阵地”,聚焦村庄规模小、实力弱、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研究融合发展的难点重点,不断夯实“一盘棋”的联建基础,推动以“党委(总支) 支部”党建模式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桥头堡”作用。二要强化政治功能,优配联合发展“主心骨”,把组织认可、党员拥护、群众满意的党员选为村级“领头雁”,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要把握长远趋势,谋划抱团发展“定方向”,立足长远发展需要,科学把握各村差异性,因村制宜、精准施策,统一谋划发展。四要深入调查研究,统筹发展大事“做决策”,建立“区域大事共商、各村难事共议”机制,建立健全“议题征集、集中研究、分层执行”的运行机制,对村庄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布局、公共设施等进行整体规划,绘好长远发展蓝图,分步推进实施。五要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健全制度保障“定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符合实际的工作机制,规范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基本制度,严格政治生活制度,推行党员分类管理、量化积分管理,结合民主测评,提高党员规矩意识思想水平。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督查制度,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并把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坚持下去,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
研究推动产业联营,激活特色产业抱团发展。
必须把推动产业发展作为“跨村联建”关键着力点,立足各村土地、人才、项目、技术、资金、交通、区位、资源等不同优势,明确联村的产业发展方向,统筹产业布局,把特色产业做强做大。坚持差异化原则,实行各村项目分工捆绑,建立发挥龙头带动的联营机制,发挥“中心村”“示范村”优势,以强带弱,辐射带动联建村共同发展。坚持区域化原则,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增加科技投入,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升级,打造“一村一品”发展格局,深化三产融合,以“党组织 合作社 企业 农户”模式探索村企共建,达到村集体经济增收和农民增收的合作双赢,实现联村抱团发展。
亟须资源整合共享,积蓄集体经济发展动能。
要按照整体发展的要求,实现要素联享抱团合作,形成人才、服务、市场等资源共享模式,为乡村振兴凝聚合力。一要资源资产共享,推进联建区域统一资源整合,以统筹各村的土地、生态、水域、道路、文化等整体资产为基础,大胆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资源共享。二要深挖文化资源,全面摸清各村的历史、民俗和乡土文化等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实现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创造优良“软环境”。三要重视引才聚才,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重视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综合型人才和专业型人才,把握科学用人导向,开展引才聚才活动,出台鼓励政策和完善激励机制,创造条件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四要建设信息共享平台,畅通政策保障、科研助力和购销渠道,共享市场信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健全共建共享,创新农民利益联结机制。
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对于实现联建各方利益促进共同发展非常重要。联建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共建、共创、共享”原则,研究联建各村发展以及村民的利益诉求,才能实现利益联结机制的目标。要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采取“折价入股”的方式,不断探索完善“村社一体”模式,实行收益分配动态化管理,让农户聚在产业园、富在产业链,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在利益分配机制上并行“按股分配”和“按劳分配”,既实现各方关注利益,又促进联村整体发展,使联合从松散型向紧密型方向发展,从单一联结向多元复合联结方向发展,从简单的契约向以股权为标志的利益共同体方向发展。
重视规范治理联抓,促进和美乡村融合发展。
“跨村联建”要推动形成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打造“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精准服务”的“近邻党建”模式,打通“神经末梢”联抓乡村治理,为乡村振兴提供基础保障。一要创新村民共治,按照“党建引领、网格协同、村民参与”的思路,根据实际划分联建村治理网格,建立“联村党组织—联建村党支部—党员—村民”机制,以房前屋后整治、垃圾干湿分类、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美丽家园创建。二要深化网格治理,完善“党建 网格”治理模式,推深做实“织网·扎根”行动,构建“大网格 小网格 微网格”村庄网格化治理体系。运用数字平台推行“联巡联办”方式,依托“镇街吹哨、部门报到”联合执法抓好基层治理阵地建设,有效化解潜在风险。三要规范事务管理,统一规划村庄建设、基础配套、公共设施等,按照“就近服务、方便群众”原则,推广公共服务社会化,推动服务资源共享为群众服务。四要营造社会氛围,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以思想融合推动村庄融合,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李四能,作者为中共福建省委党校 福建行政学院教授)
来源:福建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