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计算机”本是一句笑谈,在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与普及的今天,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互联网,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随之而来的是计算机人才缺口不断加大,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低代码”应用而生,并逐步火热。
何为“低代码”
“低代码”顾名思义是一种快速开发的方式,指无需编码或通过少量代码就可以实现某种功能。单就“低代码”的定义而言,定会联想到图形化编程,其实它们也颇有渊源。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计算机科学理论已逐步发展成熟,不少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都逐渐开发完善。于是,编程界推出了“结构化语言”,即以功能指令为单位,把相应的代码封装好。在此基础之上,到了2000年可视化编程语言出现,它把系统运行的过程以更视觉化方式呈现,例如图标、表格、图表等形态。
我们熟悉的图形化编程工具——Scratch,就是麻省理工在2007年将这一概念应用于儿童编程领域而研发。不过“低代码”出现却晚的多,直至2010年软件兴起,编程人员总结了众多的软件开发项目经验,发现软件的功能大同小异,重复度很高,导致很大部分的软件开发成本都浪费在重复的功能编程上。于是,2014年,一家国际知名的技术和市场调研公司——Forrester,提出“低代码”和“零代码”的概念。
其后,2018年各大厂商纷纷开始推出了“低代码”或“零代码”开发平台。
“低代码”开发平台会代替程序员?
“低代码”开发平台逐步火爆,让部分程序员有了危机感,毕竟任何一个没有受过专业编程学习的人,都可应用一种低代码工具,无需编码就可完成企业应用的常用功能,或使用少量编码更可扩展出更多功能。
那么“低代码”开发平台会代替程序员?此前我们需要正视“低代码”开发平台所带来的益处,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毫无疑问“低代码”最直观的优势莫过于:缩短了开发时间、降低了开发门槛、节约了开发成本;其次是提升了合作效率,“低代码”开发平台能够为业务需求者提供最直观的展现,便于需求者与开发者进行沟通协作。
不过“低代码”开发平台,也有其显而易见缺点,诸如:功能现阶段较为常见、单一,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必须与“低代码”平台长期捆绑,BUG出现只能等待平台处理等。毕竟“低代码”的形式是“可视化编程”,其核心则是“复用”,特质是通过可视化、模块化、拖拽式,来代替传统开发方式中大量编写代码来进行开发,这就注定了所有的数据都需要放在第三方平台之上。
所以整体而言,无需担心“低代码”开发平台代替程序员这个问题。反而是“低代码”开发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程序员,它能够帮助程序员从重复简单的日常开发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留下更多时间给开发者专注于更有价值的部分,倒逼着程序员主动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