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探索推动——让科研成果转化之路越走越宽广(科研 脚踏实地)

【精品能源内容,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脚踏实地,探索推动——让科研成果转化之路越走越宽广(科研 脚踏实地)

8月18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特邀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地下空间高技术产业研究院等国内顶级科研院所教授与我院进行为期十天的现场考察活动,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及电气工程现场施工技术交流活动。

本次调研,以踏勘甘肃省地质地貌为主线,足迹贯穿甘肃省陇东地区、兰-白地区及西走廊-祁连山地带典型地质地貌,重点调研了武山330千伏输变电工程、武胜750千伏变电站至中川330千伏变电站33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张掖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及酒泉110千伏变电站工程,跨越110千伏、330千伏、750千伏等甘肃省内主要电气工程电压等级。

本次现场重点调研了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智能混凝土及地聚合物等几项应用于工程现场的成果实际情况,几项成果均为国网甘肃经研院自主研发,掌握知识产权100%的科研成果。

国网甘肃经研院此次将基于特殊功能型材料技术在武山33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中提高基础承载特性的应用与研究等两项成果转化项目通过现场实地踏勘,清晰掌握武山330千伏输电工程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制订转化计划和应用标准,促进科研成果高效、完整的应用服务于电网工程之中。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一步,素有“最后一公里”之称,但是这一公里却往往最难走,科技成果转化难、转化率低是一项世界性难题。而智能混凝土于2019年7月甘肃省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中进行成果转化应用,时隔一年多,国网甘肃经研院联合众多科研院校老师抵达现场进行科技成果落地“回头看”,进一步评估各项成果的经济、实用性等效益发挥情况,也同时与各学科教授共同讨论进一步研究方向,改善现有成果的不足之处,发挥科技成果转化的下一步空间和优势。

智能混凝土不但可以改善其在土木工程接地、结构健康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将该材料用于大型结构某些关键部位,既可以作为传感器实时监测建构筑物的受力特性和健康状况,也起到增强增韧的作用,一举两得,为建筑智能化提供一种新颖的手段。

通过智能混凝土的试验研究,得出实现强度韧性提升和智能性能优化的配比。作为导电混凝土接地材料,达到降低造价目的;作为智能传感材料使用,与混凝土结构同寿命,实现建筑结构全寿命周期的健康监测。研究结果证明石墨烯掺入即可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30%,智能混凝土能够在弹性段表征其线性的应变或应力特征,在塑性阶段能表征其塑性或损伤的发展程度,电阻的陡然上升则代表智能混凝土出现裂缝,从而智能混凝土能够在不同受力阶段表征其受力状态和损伤状态,实现结构安全监测的目的。

国网甘肃经研院大力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落地率。打通科技创新体系中电网建设工程与科研机构之间的阻碍,推动科技与实际工程现场发展深度融合;发挥好经研院在甘肃电网中的引领优势,构建特色鲜明、服务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充分利用好在科研优势,发挥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程技术转换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调研活动同时掌握新老变电站工程及输电线路工程,真正做到调研实地、踏勘工程,做到科研心中有数、助力工程建设的目的。

国网甘肃经研院保持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大力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落地率。

科技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提高社会发展综合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力。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成生产力,转化为现实产品才是有效劳动。突出科技创新、加速成果转化,其目的就是通过成果转化获得最佳效益,从而增强综合竞争力,促进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张喆 王仕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9日 上午10:15
下一篇 2024年4月19日 上午10: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