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2日《行风热线》的上线单位是通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卜繁强、体制改革科科长高艳群走进直播间,围绕推进自治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中医药(蒙医药)事业发展等问题与广大市民进行了面对面地沟通。
市民咨询:我市如何提升医疗基础建设和专科建设,全方位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答:我市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加快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打造主城区优质医疗服务集群区。总建筑面积26万平米的通辽市医院新院区项目进展顺利,2024年将投入使用,市精神卫生中心医养结合项目开工建设。一批旗县级医院建设项目已投入使用或完成主体建设。全市床位总数达到20731张,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达到7.31张。申报国家级、自治区和市级重点专科18个,申报自治区级重点学科45个,3个临床专科获评自治区重点建设专科。加大对外卫生合作力度,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与34家区外知名医疗机构签约合作;外派进修259人,外请专家带教、讲座113次。引进新技术新项目239项,填补医疗技术空白59项。“组团式”帮扶成效显著,填补被帮扶地区医疗服务技术空白38项,基层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完善医疗急救网络,急救分站达到28家。启动由120指挥中心统一调度非急救转运服务,首批确定9家医院为非急救转运站。
市民咨询:为乡村振兴筑牢健康基石,保障每一位农牧民都能及时便捷获得医疗卫生服务,采取了哪些举措?
答:2023年,全市基层卫生工作坚持巩固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效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提供综合连续的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全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7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做到应签尽签。二是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任务、科室设置、设备配备、医疗服务、检验检查、护理服务、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等得到有效提升。截止目前,全市基层机构建成社区医院10所,达到基本标准的有124所,达到推荐标准的有23所,达标比例在80%以上。三是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积极落实绩效管理责任,完善组织管理,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目标。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24.75万人,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管理服务率达到76%,规范管理服务率76.2%,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6.4万人,规范管理服务率76.4%。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89.8%,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91.9%。
市民咨询:市卫健委如何更好的把中医药(蒙医药)文化精髓传播下去,把中医药(蒙医药)的健康理念普及下去,把中医药(蒙医药)的健康服务延伸下去?
答:一是加强中医药(蒙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活态传承。积极推动国医大师、岐黄学者、名中医(蒙医)、名老中医(蒙医)传承工作室,全市现有国医大师1名,岐黄学者1名,青年岐黄学者1名,自治区名中医(蒙医)24名,通辽市名中医(蒙医)62名,国家级名老中医药(蒙医药)指导老师5名,自治区级名老中医药(蒙医药)指导老师106名,市级名老中医(蒙医)专家传承工作室3个,县级名老中医(蒙医)专家传承工作室5个,“头雁效应”显著增强。二是开展中医药(蒙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保护传承。蒙医正骨术和蒙医乌拉灸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医五疗》《安代疗法》《蒙医振脑术》《蒙医五味甘露浴疗法》《蒙医药罐疗法》列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辽市蒙医研究所牵头完成12类、184种、545册蒙医药古籍文献翻译整理;出版藏译蒙《医学四本目》《十万对治》《蒙药音标异名参考》《甘露药名》《蒙古奥特奇文选》等五部经典医药文献和蒙译汉《兰塔布》《斯日吉德米格》《普济医药方》三部古籍文献著作,蒙译汉《蒙古族奥特奇五著》、藏译蒙《传统方剂汇编》《蒙医药古籍影印珍本》;库伦旗收集整理民间蒙药验方542种,民间传统蒙药炮制技艺近20种;建立了蒙医药文献信息数据库,开发了蒙医药古籍文献检索APP。三是做好中医药(蒙医药)文化宣传。开展“看上好中医(蒙医)、吃上好中药(蒙药)”等中医药(蒙医药)宣传活动,制作《岐黄济世写大爱 蒙药之都筑新篇》系列宣传片,全市上下凝聚起信中医(蒙医)、爱中医(蒙医)、用中医(蒙医)的广泛共识。
市民咨询:通辽市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坚持优化提升,积极有效应对人口发展的新形势?
答:近年来,我市受多种因素影响,人口规模整体呈负增长趋势,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增大,面对人口发展新形势,我市积极推行多项政策措施,有效应对人口发展的新形势。一是落实三孩生育政策措施。按照国家政策要求,2021年6月起,通辽市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制定并印发《通辽市落实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工作措施》,落实配套的产假、男方护理假、育儿假等制度,促进我市优化生育政策落实落地;二是优化管理和照护服务。加强危重孕产妇和危重婴幼儿救治工作,具有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10家,儿童救治中心共2家。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农村免费孕前检查和新生儿听力和疾病筛查。加快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不断扩大托育供给,着力解决婴幼儿“入托难”“入托贵”和“托的好”问题,目前全市托育机构总数达230家,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10634个,每千人口托位数为3.7个;三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居家社区养老品质。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探索社区互助式养老,自愿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式养老。强化养老机构服务能力。鼓励发展民办养老机构。逐步形成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养老服务格局。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推动养老机构将服务逐步延伸至居家社区。推进医养有机结合。深化医养结合,持续改善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以多种形式开展合作,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推动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规范化建设,提升社区医养结合能力。
市民咨询:通辽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如何,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实现哪些功能?
答: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2023年6月启动建设,目前项目主体已封顶。项目总投资2007万元,总建筑面积5240.58㎡。建成后将设置乳儿班、托小班、托大班三种班型,提供托位94个,在完善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扩大托育服务优质资源供给的同时,将为全市托育人才队伍培养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满足群众对优质、普惠、科学育儿的需求。
市民咨询:通辽市何时能成立一所自己的儿童医院,是否有这方面的规划?
答:建设一所三级妇女儿童医院是进一步完善我市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2023年12月市委编办已经同意将通辽市妇幼计划保健服务中心和市妇产医院整合,组建通辽市妇幼保健院(通辽市妇女儿童医院)。通过整合组建三级妇幼保健院能够有效推动我市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建设集医疗、保健、预防、科研、教学、基层技术指导于一体的三级妇幼保健机构,更致力于打造全市“妇幼医学中心”,增强对妇科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治能力,有效降低妇幼患者的外转率,提升患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民咨询:现在生孩子还需要办理准生证吗?
答:目前我市不需要办理准生证。按照第六次修正的《内蒙古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只需通过“健康通辽”公众号中“健康应用”下的“生育登记”功能进行实名登记即可。
(来源:通辽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