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数字化成像技术,数字X线摄影DR,也俗称“普放”。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移动DR在隔离病区、ICU病房,救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时,全天候24小时连续、密集、高强度工作,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用DR拍片子,谁最强?移动DR,成为“泰山杯”全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大学生(本科)实践技能大赛新增的自选比赛项目。21日,上海大四学子杨泽铖正备战DR项目,与来自国内31所院校的选手比拼这种捕捉肺部影像的神器。
杨泽铖及其老师对参赛取得佳绩抱以厚望,因为他所在的上海健康医学院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2020年首届144名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已实现100%,全部专业对口,且逾六成毕业生就职于三级医院。
正从大三升大四的杨泽铖,“业务”还是比较成熟的。他曾在沪上“战疫堡垒”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担任医疗志愿者,今年疫情期间则活跃在社区从事防疫相关志愿服务,即将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磁共振科室进行临床实习。
在此次全国大赛中,他与其他各校选手同台竞技,面对真人志愿者扮演的“病人”,从接待患者、核对信息,到防护到位、设备待命,再到摆位准确、曝光见效,他们对DR进行规范化实操,同时呈现人文化关怀,接受来自中华医学会等专业机构的评委们打分。最终,一同将决出这一组别的一、二、三等奖。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这届大赛共有包括29所院校的58位选手参加CT、DR必选项目比赛;23所院校的23位选手参加移动DR自选项目比赛;11所院校的11位选手参加超声检查自选项目比赛。此外,还有25所院校的25位青年教师参加全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微课教学大赛。
开赛日,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主任委员付海鸿表示,新冠抗疫,影技先行;影技抗疫,规范先行;规范抗疫,教育先行。“要将规范新冠疫情防控的放射影像学检查手段、技术、标准,以及严格落实院内感染的防控措施,贯穿、融合、体现在这一届技能大赛和同期的教育教学专业研讨中。”他认为,通过医教协同,才能引领“健康中国”的放射影像技师教育培养。
在东道主上海健康医学院南苑,校内超过1万平方米的影像大楼内,装备有高端CT、磁共振、DR、PET/CT、DSA、彩色B超及直线加速器等大型高档影像及治疗设备百余台。值得一提的是,在医学院的15个本科招生专业中,一些全城“独家”专业正为医疗机构的需求“补白”。医学影像学院院长徐小萍透露,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目前是上海市唯一以临床影像技师为主要培养目标的本科专业,并作为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培育)项目建设专业和上海市高校高峰高原Ⅱ类学科。
面向人工智能与智慧医疗的大背景,新一代智能影像正接受双重驱动,形成一座桥的两头。“一方面,人工智能软件、电子化、数字化、可视化、虚拟现实、智能辅助等,形成技术驱动;另一方面,正确率、误诊率、治愈率、工作强度、工作效率、满意度、合理性等见高或见低,形成需求驱动。”作为这一学科带头人,上海健康医学院校长黄钢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学校正以胜任力为导向培养一流影像人才,重视同行业结合,展现出专业特色,持续优化影技专业办学条件,建立“医、教、研、赛”四维协同,并依托这类专业技能大赛,实现全程育人、以赛促建。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本文内图来源:上海市医学会医学影像技术分会学术年会暨医学影像技术学上海论坛
来源:作者:徐瑞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