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公布 南大、南信大两项目入选(中国气象类大学排名)

3月28日,2023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公布。十大气象科技进展涵盖数值预报、大模型、气象卫星、探空技术、气候变化、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气象业务核心和交叉学科多个重要领域。评选由全国气象科教融合创新联盟牵头组织。

入选2023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的有:我国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能力跨上新台阶;盘古气象大模型;我国首颗主动降水测量卫星成功发射,国内首次实现降水系统三维结构的星载探测;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模式CAS-ESM2.0开源发布;青藏高原多圈层地气相互作用立体综合观测研究平台的建立与应用;引领国际探空技术发展,实现北斗探空观测业务准入并推广应用;揭示全球典型气候区极端野火天气的反馈增强新机制;地球系统数值预报耦合器C-Coupler3建成;揭示北极海冰-气系统次季节变率增强及其极端气候影响;构建综合数字智能系统,预估我国太阳能风能发电潜力和发展途径。

其中“揭示全球典型气候区极端野火天气的反馈增强新机制”完成单位为南京大学,主要完成人为:丁爱军、黄昕、丁可、符淙斌谈哲敏。记者了解到,该研究揭示了全球典型气候区极端野火天气的反馈增强新机制。基于长期资料分析,发现亚洲季风区的中南半岛与地中海气候区的美国西岸的野火强度存在不同的天气尺度变化,主控气象因子有显著差异。通过两地极端野火的数值模拟,研究发现烟羽气溶胶通过辐射效应及与边界层的相互作用,改变局地环流与水汽输送,并分别影响风速和降水等关键火灾风险因子,进而形成天气尺度的反馈增强。该研究为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象灾害的精准应对和减灾提供新思路。

“北极海-冰-气系统次季节变率增强及其极端气候影响”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完成,主要完成人为:尹志聪,周波涛,韩婷婷,黄艳艳,周放等。相关负责人介绍,北极气候系统发生了快速变化,但这把“新钥匙”能在多大程度上破解我国极端气候的次季节预测难题尚不得而知。创新成果揭示了次季节尺度上的“暖北极-冷欧亚”,阐明了其前后冬位相反转与影响在2010年后显著增强的事实和机制,描绘出了北极海-冰-气系统变化机制更完整的科学图谱;提出了北极气候系统接连驱动我国冬季极端冷暖转换和春季超级沙尘暴的物理模型,以及影响东北粮食安全关键期极端旱涝的物理途径,深化了对我国重大极端气候和北极预测信号“不稳定”现象的科学认识。研究受到国际广泛关注,形成了重大咨询报告和科普专著。

据悉,此次评选活动为首次举办,由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气象部门的百余名专家投票评选。气象部门、相关领域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多项科技进展参选。此外,还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提名)名单。

“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公布 南大、南信大两项目入选(中国气象类大学排名)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5日 上午10:10
下一篇 2024年4月5日 上午10: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