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党员一般年龄较大、居住分散,党费收缴率不高,党员参与活动的意识不足,社区活动没有吸引力,支部活动参与率低,整体来说不利于党员教育管理。
一是党员基数大,应转不转的党员较多
此类党员主要有以下几类:(1)迁居党员。这部分人员迁移到新居后,不愿转移组织关系,或者把组织关系放在口袋里,成为“口袋党员”;(2)退休或下岗后二次就业的党员。这部分人员因嫌转移组织关系麻烦,往往不转移;(3)毕业后、就业前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和退伍兵党员。这部分人员中有的待分配时间长达一年,在“找工作”期间,多数不能及时递转组织关系,参加组织生活也比较困难,基本处于“无组织”状态。再加上有的党员平时“失联”,频繁更换手机号,社区党组织无法联系党员,党员双向管理无法全部实现。
二是基层工作任务重、高素质工作人员缺乏
随着今年疫情防控工作日常化,本就工作繁重的基层社区更是雪上加霜。社区工作任务繁重,许多社区工作人员少,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导致社区工作人员身心俱疲,活动创新能力不足。同时现在基层工作信息化程度较高,社区工作者整体素质不高,导致很多工作推进缓慢,成效甚微。工作任务重,人员少,甚至可以说能够真正沉下心做好党员管理的工作人员更是少;工作人员压力大,活动开展少,高质量吸引党员的活动更少,循环往复,最终党员参与活动率越来越低。
三是经费的制约
城市社区主要是为民办实事,需要经费支撑,党员开展各项活动,也需要党建经费支撑。但一些城市社区地处老城区,甚至是城乡结合部,缺乏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收入较少,导致基层党组织的党务活动经费的不足,制约党建工作的力度和效率,也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工作。
四是党员管理机制管理不到位
一方面制度不健全,缺乏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基层组织制度;有的虽有制度,但落实不好,形同虚设。是各社区管理的党员主要是离退休人员、再就业人员,尤其是城市社区地处老城区,人员构成复杂、流动性大,因务工、身体健康等原因,与社区党组织联系不足,不能正常参加社区活动。创新学习方法不到位,大多数社区仅限于按照要求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要求谋划不多、考虑不深,缺乏创造性,没有形成特色突出的党建工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