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担当“精致兰州”展华彩——兰州市荣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综述(二)

原标题:实力担当“精致兰州”展华彩

——兰州市荣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综述(二)

实力担当“精致兰州”展华彩——兰州市荣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综述(二)

市民的认可给予兰州创文无尽的动力 资料图片

在兰州,创建文明城市从来不是单纯去争荣誉,而是通过创建,带动城市品位的提升、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发展的软实力、培育城市的竞争力。通过创建文明城市这个抓手来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而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把兰州真正建设成为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是兰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一如既往所坚持的方向。

牢记嘱托 黄河之滨会更美

家住格林小镇的居民曹一元一家每个周末都会带孩子们到黄河边转一转。体育公园附近的沙坑是5岁女儿最喜欢的地方,黄河边的小足球场是10岁的儿子一展身手的乐园,网红打卡点兰铁泵站是她最喜欢的观景台,对面的马拉松公园是丈夫经常锻炼和夜跑的场所。“兰州城美,美在黄河。”曹一元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尤其是近年来,黄河风情线面貌大为改观。昔日荒芜的河滩成了沙滩足球场,健身步道旁多了便民衣帽架,母婴室、便民书屋让人感受到城市的温度,21个公园、1.5万亩绿地成为城市中的迷人风景。而黄河两岸的改变,只是兰州城市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的缩影。

“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视察时,对这座城市提出殷切期望。

从黄河治理出发,凝心聚力打造集防洪、生态、景观、文化为一体的“幸福河”,也正在促进兰州在建设“幸福城市”中迈出更大更快的步伐。

走进位于安宁区北滨河路西端的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建设现场,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数十辆挖掘机、水泥罐车、渣土车正在地下忙碌作业……

“新建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将从现在的日处理20万吨提升至40万吨,污水排放标准由1级B提升至1级A。”项目技术负责人刘延波介绍说。不同于一般的污水处理厂,这座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全部下沉在地下。“地上将建设景观公园,与百里黄河风情线景观互为映衬。同时,污水处理过后可以用于公园浇灌花草,得到二次利用。”刘延波说。

不只是这里,近年来,兰州市加快推进城区4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建设。目前,西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已于去年底完工,其余3个污水处理厂预计2021年底全部完成。建成后,将极大提升全市污水处理质量与规模——各厂出水水质将全面达到1级A标准,日处理规模由目前的每天60万吨提升到80万吨。

基础设施连着大民生。一年来,兰州市积极推进城市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编制、审批和建设,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继去年建成5米宽的河道健身步道2.94公里后,兰州今年又新建8.15公里配套景观照明、休憩服务设施、生态恢复等工程;打通了七里河黄河大桥至雁滩黄河大桥段健身步道“断头路”和“堵点”,实现了核心区20公里步道全线贯通,对核心区小西湖桥至雁滩黄河大桥段8公里夜景亮化进行了改造提升;对沿线5座黄河桥梁、山体建筑轮廓线、绿化景观带等39个节点实施亮化工程,打造出了黄河两岸“一桥一景,一点一景”的夜间景观。与此同时,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旅游项目打造如火如荼。兰州市重点打造的“夜游黄河”特色旅游景观项目,利用黄河穿城而过的特点,将黄河母亲、白塔山、水车博览园、体育公园等景观以点串线,接连穿过中山桥、元通大桥、黄河大桥,展示了独特的桥文化,为游客提供悠闲、舒适、安全的水上观光旅游服务。

如今,黄河的水更清,兰州的城更美,人们的生活更幸福。

砥砺前行 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兰州始终砥砺前行。这座城市在坚持不懈地“强筋健骨”——更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更强的经济实力、更强的产业引领、更强的开放格局……

特别是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兰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市呈现出经济运行稳步复苏、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市场预期不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先降后升、由负转正,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5%和6.4%,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整体高于全国水平,凸显了全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

创新思路、因地制宜推进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兰州市每一个县区的核心目标。以皋兰县为例,2019年,皋兰县生产总值达到75.78亿元,是2012年的两倍,多项经济指标在全市位居第一。这个曾经在兰州市8个县区中经济最薄弱的地方,成为黄河之滨一颗闪亮的新星。

而科技创新,也正成为推进兰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走进兰州市雁滩高新区的中电万维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智慧展厅,甘肃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甘肃政务云平台、甘肃省全民健康平台……变幻闪烁的数字、起起伏伏的折线图中,一个“智慧”甘肃映入眼帘。

“面对今年的疫情,我们配合省卫健委第一时间推出甘肃省新冠肺炎防治公共服务平台,做好全省疫情防控、排查和申报。”中电万维公司副总经理王朝辉说,目前健康出行码注册申领人数已经超过1100万人次,成为公司有史以来服务人数最多、最高频的公众应用。

从发放科技创新券激发中小微企业创新,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了匹配、对接、投资、生产。兰州科技大市场,成了甘肃科技转化的推动器。今年以来,兰州科技大市场已经签订技术合同1763项,成交金额达40.86亿元,较上年增长41.2%。政策的大力支持、环境的持续优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和项目落地兰州。

今天的兰州,正在以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果,回应着人民的新期待。

人民至上 创文工作始终不忘初心

从兰州市白塔山的山顶俯瞰,百年黄河铁桥横跨两岸,见证着历史,记载着变迁。在奔流不息的黄河臂弯里,一座城市展露新姿。“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指明了前进方向。

兰州始终坚持把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作为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开展“提升城市品质、打造精致兰州”三年行动,高质量推进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其中,兰州确立了“一心两翼”发展空间布局,大力实施工业企业“出城入园”和城市“东扩”战略,着力构建多极支撑的“大兰州”城市发展格局;扎实推进“城市双修”,轨道交通一号线、雁白黄河大桥、南北环路等一批交通路网项目建成通车,打通断头路35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9万多个,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明显改观;新水源地项目建成通水,市民喝上了“放心水”;改造城区积水点16处,有效消除城市内涝风险;万达广场、兰州中心等一批地标性建筑重构了城市天际线,博物馆、全民健身中心等文化体育设施全面建成,制定十五分钟生活圈配套设施规划,划分中心城区十五分钟生活圈78个,凝练公益性项目390个,推动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五年前我到这里看房时,中广尚城的背后是黄土满地的堤坝,还有村民们插花种下的菜园子。我把房子买到了这里,但是选房时特意选离黄河远一点。这样环境能好一些。”家住雁滩中广尚城的居民王苑禾一点一滴地向记者讲述着身边环境的变化。记者注意到,在中广尚城与北面滩村之间,一条直通黄河边的608号规划路即将建成通车,加固后的河堤宽敞整洁,河岸边,是新建的湿地公园。周末的午后,王苑禾经常带孩子们到河边挖沙子、散步。“我现在有点后悔,早知道城市建设速度这么快,就应该把房子选到河边,这样我们家也是河景房了。”

王苑禾的感慨,代表了很多兰州市民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以及背街小巷等城市细节的评价。在兰州市文明办负责人看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有“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勇气,敢于聚焦城市最薄弱之处,让“里子”同“面子”同样光鲜。

“兰州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财政总支出的80%以上用于民生支出。近7年,兰州市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0.3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24%下降到2018年的1.22%,全市四个贫困县区全部脱贫摘帽,历史性解决了区域整体贫困问题。”市委副书记、市长张伟文说。同时,针对城市薄弱环节,这两年,兰州市还组织实施了“十大突破行动”“十大提升行动”“一月一主题”整治活动及多次专项整治活动,城市文明实力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得到明显提升。

如今的兰州,既打造出了百里黄河风情线的亮丽名片,也塑造了众多步步有景、处处如画的小街小巷。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思路,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实实在在的进步。城市是人民的,市民的认可给予兰州创文无尽的动力。

破茧化蝶展华彩,昔日旧貌换新颜。如今的金城兰州,呈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独特魅力。(记者 李晓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9月3日 上午10:05
下一篇 2023年9月3日 上午10: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