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是西南岩溶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石漠化地区土壤层薄、易干旱,植被群落抗逆性和稳定性较差,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严重制约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针对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重大需求,自2013年以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广西科学院“桂科学者”项目支持下,由我所“土壤微生物与生态修复”创新团队牵头,联合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深入开展了植物共生微生物—菌根真菌对石漠化植被和土壤的修复作用与机制,以及菌根真菌驱动植物多样性共存等机制的研究,积极探索利用微生物技术治理石漠化的新模式。
经过多年研究,科研团队在菌根真菌驱动植物多样性共存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阐明并实践了菌根真菌对石漠化植被的修复作用与应用价值,为科学推进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其研究成果“菌根真菌对石漠化植被的修复作用与机制研究”获得了2022年度广西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科研团队的研究揭示了菌根真菌促进石漠化土壤团聚体形成与稳定性机制,以及菌根真菌对石漠化植被水分吸收的贡献,并在广西石漠化地区率先应用菌根苗进行植被修复示范。与以前造林方法相比,菌根苗造林成活率与存活率累计提高20%以上。
科研人员开展室内试验
科研团队研究建立了植物–菌根共生体资源竞争模型,量化了菌根真菌介导的植物共生条件,对传统植物–土壤反馈理论进行了修正,阐明了植物–菌根共生体通过增加调节对资源的获取驱动植物多样性共存的机制。该研究还发现了岩溶植被恢复过程中丛枝菌根真菌与固氮菌在促进植物吸收氮磷养分上存在功能互补的机制,提出了丛枝菌根真菌介导下促进植物适应高异质性环境的石漠化防治模式。
开展石漠化山地造林
科研人员对菌根苗生长状况进行调查
利用菌根真菌开展石漠化治理前后对比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