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对于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省创新实施“三抓一增强”工程,推动街道社区党组织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提升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夯实社会治理基础。
赋权减负,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牌子多、考核多、检查多,权小事多压力大,一度让社区工作人员不堪重负。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牌子越挂越多,社区承接的行政事务也就越压越多。 ”记者在皖南某地采访时,一位社区负责人表示,如此一来社区用于服务居民的时间就屈指可数了。
明责、赋权、增能、减负。近年来,我省扎实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厘清边界,转变职能,强力推进为街道社区赋权减负,强化其统筹协调功能。
合肥市开展以“减牌子、减事务、减考核,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专项行动,切实解决社区过度行政化问题。经过努力,社区常规性事务精简达60%,涉及社区的“一票否决”事项全部取消,让社区职责更加明晰、功能更加优化、服务更加精准,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发挥。
有着近16万常住人口的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居住人口类型复杂、群众诉求多样。“原来的七站八所管理架构设置,导致部门间忙闲不均,职能常有交叉重叠,制约办事效率。”常青街道党工委书记沈常青介绍,去年经过深化体制改革后,实行大部制管理,将街道原有的26个部门整合设置为10个大部门,有效实现了“一个哨子吹到底,一支队伍管到边”,工作效能大幅提升。
“我省深化街道体制改革,变‘向上对口’为‘向下对应’,强化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机构和力量。 ”省委组织部城市组织处负责人介绍,各地纵深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着力在调整机构设置、理顺职责职权、充实工作力量、优化工作运行等方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社区赋权减负增效。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全省16个市均制定社区工作事项清单、244个街道中超过80%完成了体制改革、83%的街道取消招商引资任务考核。
负担做减法,支持做加法。我省全面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体系,加强对社区党组织的工作支持。目前,全省98%的街道和社区成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90%以上的社区党组织拥有对辖区单位评先评优的评价权等3项权力。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部推行了社区专职工作者员额管理,共核定3.6万人、配备3.4万人,普遍参照当地事业单位管理岗相关职级,落实社区专职工作者报酬。
共建共治,下好基层治理“一盘棋”
针对以前驻区单位互不往来,社会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基层社会治理合力不足的问题,蚌埠市龙子湖区解放街道建新社区,与13家驻区单位联合成立社区“大党委”,创新推行“六联动”做法,即党建工作联做、社会资源联享、公益事业联办、服务难题联解、精神文明联创、社区治安联防,做实共建共治,提升社区治理成效。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治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和谐稳定。全省城市基层党组织坚持党建领航,积极探索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协同联动治理架构,建立区域化党建共同体、党建联盟、兼职委员等制度,把区域内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党组织有机联结起来,实现资源共享、问题共解、困难共帮。据统计,全省95%的街道社区与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共有35.8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累计开展志愿服务73.7万人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8.6万个。
适应社会治理的新需要,近年来我省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交叉任职,全省“一肩挑”比例达56%、兼任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的达95%,较好保证了党的领导融入基层群众自治。
加强社区网格党建,做实治理基本单元。全省97%的社区开展了网格化管理,共划分网格2.4万个,配备兼职网格员3.4万名,57%的网格成立网格党支部或党小组,把党的组织和服务延伸到群众身边。
宣城市实施城市基层党建 “蜂巢共筑”工程,优化整合党建、城管等工作网格,组建185个“全科网格”党支部、368个楼栋党小组,选优配强966个网格支部班子成员及党小组长,全面推行社区“联点共建”制度,织密网格治理“组织网”,打通城市基层治理“末梢神经”,激发城市基层治理“大能量”。合肥包河区打造“共治”平台,将数字城管、综治维稳信访中心、天网工程等7个平台的信息,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建立起区、街道、社区三级共治网络,实现“单兵作战”向“联勤联动”转变。
服务进家,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
“以前办证要走20分钟路去社居委,现在在小区里就能办好,特别方便。 ”3月10日,在合肥高新区蜀麓中心车城小区“心连心”党群服务站办好养老资格认证后,70多岁的刘奶奶非常高兴。
车城小区“心连心”党群服务站是蜀麓中心探索社区工作者驻点小区服务的首个试点。 5名驻点人员除了在党群服务站为居民提供办事办证服务外,还分别包片小区楼栋,进楼入户听民情、访民意,做好小区内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的发现化解,并根据居民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各项便民生活服务,让党员群众感受到组织在身边、服务在身边。
服务,是基层党组织的主题。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我省推进资源力量下沉,不断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服务能力。
各地社区积极改进服务方式,注重利用信息化手段,建好管好用好楼栋QQ群微信群等,让群众需求能够及时反映、迅速解决。芜湖市赭山街道黄果山社区党委与安师大联合打造“一米阳光”志愿服务品牌,倡导每名党员奉献一点时间、一份爱心、一项专长,提供“微服务”、办好“小事情”。
目前,全省街道社区全部建成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中心面积普遍超过300平方米,在居民区建立中心(站)2565个。按照市辖区的社区每年不低于 10万元、县(市)的社区每年不低于5万元的标准,落实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鼓励培育和引进社区服务、专业调处等社会组织,整合优化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推行“一站式”“一窗式”服务模式,努力为群众提供专业化、精细化、便捷化服务。
疾风知劲草。全省城市基层各领域党组织在应对大战大考、服务发展大局中,增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
在新冠疫情大考中,全省近3万个街道社区党组织和40多万名党员干部迎难而上、冲锋在前,累计选派3万余名干部下沉社区,守稳筑牢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第一道防线。在抗洪抢险大战中,全省街道社区、机关、国有企业等党组织共组建党员突击队等近5000支,参与长江、淮河、巢湖防汛救灾“三线作战”。在服务发展大局中,推动城市领域基层党组织全力落实“六保”任务、扎实做好“六稳”工作,有力助推全省经济运行稳步复苏、稳定转好。(记者 黄永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