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人事报
黄墙黛瓦,层层叠叠在绵延的青翠山冈上,云烟缭绕,陈家铺古村落将自己隐藏在松阳大山的褶皱里。村部办公楼顶“听党话 跟党走”六个红字,映亮了村民的笑脸:“当年我们是急着下山脱贫,现在是赶着上山致富!”
年轻的鲍朝火主动返乡担任陈家铺村党支部书记后,发动党员,整合资源,陆续引进了先锋书店、云夕MO 国际共享度假办公空间、飞茑集精品民宿等产业项目10余个,游客络绎不绝,村民家门口就业致富,曾经破败清冷的古村落,而今“活过来”了。
2016年,结合浙江“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工作统一部署,丽水市以组织党员、带领群众、整合资源、攻坚破难为重点,着力打造“听党话、跟党走”的农村基层党建品牌,在浙西南大地上绘就乡村振兴红色“风景线”。
鲜明亮出阵地,把党员集结起来
不管是中心集镇还是偏远山乡,走进丽水的每一个村庄,高挂村级办公楼屋顶的党徽、“听党话、跟党走”的标语,已成为丽水乡村的新地标。
鲜红的党旗,牢牢地插在每一个基层阵地上;党员户亮牌、党员责任区亮岗、党员亮承诺、党员办实事情况亮绩公示等党建元素,在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机融合中恰到好处地展示……这些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视觉冲击,更有党的力量和温暖。
在亮出党建元素的基础上,丽水市积极探索让支部建设实起来。“作用发挥上,党员要在参加学习培训、服务网格群众、遵守村规民约、树好家风家规、简办婚丧喜事五个方面带好头……”丽水市实施党员教育管理“105”工作法,从作用发挥、日常行为、参加会议等10个方面,分别提出5个规范标准,作为党员必须遵循的硬规矩;全面推行“6 X”主题党日模式,每月市级调度,让组织生活更加富有仪式感。
家家有花,户户成景,记忆中的脏乱破荡然无存。徜徉在“花样村庄”中,村民无不感到惊喜。为改变村庄落后的面貌,卢桂平担任陇东村党支部书记后,瞄准凝聚党员“想办法”。创新推行网格化定制管理制度,将全村分为80个区块,党员和村民代表逐一认领,负责所在区块的保洁、美化工作,由村民进行考核打分,推出“美丽庭院”“花样农家”示范户和星级监督员;每半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一次“三问”大讨论,每季度在村“两委”班子中开展“三考”大比拼……通过这些“土味”举措,党员带头、村民参与,建成当地最美“乡村客厅”。
今年以来,丽水市着眼村社组织换届后基层治理方式变革带来的新挑战,又积极探索党员责任区规范化建设,在18个乡镇(街道)首批试点基础上,向全市所有乡镇推开。责任区依托原有的基层治理网格,将各类在册党员、流动党员按照居住地统一编入网格,建立党员责任清单,发挥党员特长优势,联系服务到户、到产业、到异地,真正实现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的各类大事小事、办事诉求解决在网格中。
发挥政治功能,把群众凝聚起来
廊桥是庆元县一绝,数量众多、历史悠久、群众感情深厚,人们大都爱去廊桥休息聊天、避暑乘凉。抓住这个特点,该县固定“说事日”,镇村干部轮流到廊桥开现场“民情会”,组建宣讲团,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当地方言说给群众听,把廊桥打造成群众反映问题、干部交流意见、宣讲理论政策的互动场所。
近年来,丽水市围绕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积极创设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和凝聚群众的有效载体。全市利用各级党校、村级活动场所及各类桥、亭、廊等群众集聚地,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乡村振兴讲堂2702家,以“三农”专家、党务骨干、乡土人才、创业成功人士等为师资,设计精品课程,助推乡村党员群众学技能、用政策、促发展。
在缙云县壶镇镇湖川村,一座集居家养老、村级办公、党员活动、爱心课堂、农家书屋、文体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醉美”四合院,成为村里男女老少都爱去的网红打卡地。“每天光老人吃饭就有50多人,还有各类托养、文化活动能吸引上百人,在聚人气中聚人心,才能把群众的力量真正发动起来!”湖川村党支部书记赵文坚介绍。为了让留守老人吃上热乎饭菜,村党支部还建立了“爱心农场”,党员轮流劳作种菜,专供居家服务中心;党员自发组成了一支24人的志愿者队伍,每天提供义务服务,还有两名企业主党员定期捐赠粮油。
提升服务水平是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的题中之义。为了把服务群众做精准,丽水市深化“民情地图”“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等为民服务长效机制,乡镇干部沉下身子、进村入户绘制“民情地图”1.6万张。按照“群众需要什么,党员干部就学什么”的思路,要求党员干部学习掌握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基层善治三大类十项必备技能,各支部结合群众需求、党员技能以及党组织资源进行精准对接,列出服务项目。
丽水市偏远乡村人口外流普遍,“空心村”问题突出。党组织在谋划服务项目上,把目光更多聚焦到留守老人和儿童两大群体。类似“爱心农场”这样的服务项目,丽水市已经有了近千个,遍布每一个有居家养老中心的村。此外,各村还精准组建“爱心课堂”“爱心书屋”,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和活动场所,“党员爱心系列”成为丽水特色服务项目。
提升组织力,把资源整合起来
“穷在山上、困在路上、弱在散上”,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丽水作为山区市的发展瓶颈。近几年,山上经济兴起、路上交通改善,而生产力布局“散”的问题仍然存在。
2018年以来,丽水市从发挥组织优势入手,探索推出党建领域的跨山统筹,打造了一批集组织共建、产业共兴、资源共享为一体的“党建联盟”,为实现绿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青田县方山乡“稻田养鱼”是全球知名品牌,但不断遭遇产业不成规模、人才流失等挑战。去年以来,乡里召集6名党员生产大户牵头成立红色产业联盟,开启产品提质、产业链提升的融合发展之路。松树下村党员金岳品在法国拥有一家自己的餐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受到红色产业联盟的吸引,他毅然决定回国,脱下西装、穿上解放鞋,一头扎进稻田里。短短一年多时间,鱼苗孵育基地扩容、稻谷烘干基地建成、稻鱼之恋农庄开业,单鱼苗这一项每年增收就达30多万元,周边80多户农民加入了他的队伍,户均增收1.5万元。
“村村入股强村公司”,这是丽水市针对山区农村资源碎片化,靠“单打独斗”难以有效增收问题推出的又一大创举。在党建统领下,县乡层面全覆盖组建强村公司,以市场化运营模式吸纳每个村将零散的资源、资金、资产打包入股,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抱团增收,目前单以这种入股方式,每年为每个村庄集体经济平均增收7.51万元。
除了产业发展需要抱团,基层治理同样需要共治共享。丽水市根据党员分布和群众需求,在流出地行政村与流入地社区党组织建立“村 社”联盟43个,在中心村和空心村党组织建立“强 弱”联盟92个,依托异地服务党支部在外出群众集中流入地建立“内 外”的联盟64个,优化整合党员干部资源、服务资源、人才资源,推动街乡共治、强弱共建、内外联动。
云和县雾溪乡是全县水源保护地,70%的人口均转移到县城社区散居,从村民到居民,一字之差的背后却存在诸多治理方面的难题。按照街乡共治的理念,雾溪乡打破村域限制,将原5个行政村党支部和社区党组织整合为“人才支部”“联和支部”“留守支部”“搬迁支部”等4个党支部,建立街乡组织联建、党建活动联办、治理要事联商、党员队伍联管的工作机制。“参加主题党日活动不用来回跑了”“办事更加方便了”“城里人的生活也能融入了”……党员群众纷纷点赞。(记者 黄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