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在电梯产量、保有量、增长率方面均为世界第一,全球70%的电梯产于中国,其中40%产于长三角,苏州更集聚了江苏省80%以上的电梯产量,此加剧了区域人才结构的失稳和紧缺状况。
常熟理工学院把脉政府、高校与电梯产业链企业间的人才供需失衡、产教融合弱、资源适配性低及信息不对称等难题,创建了国内首个本科层次的智能电梯产业学院,探索高校服务电梯领域、国家“一带一路”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建设发展的新路径,紧密对接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区域产业布局,从行业学院到产业学院,不断优化和创新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构建了“211配时,33643生态化育人”的产业学院建设模态,持续探索产业学院的高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之道。
主动对接区域产业需求,建平台、聚资源、促发展
2009年,学校针对苏州及长三角区域电梯企业集聚的产业特点以及区域电梯制造企业对技术和人才的迫切需求,协同多家电梯企业开设“电梯工程”专业方向班。2012年,建立了“康力电梯学院”(电梯工程学院),2021年4月升级为“智能电梯产业学院”。
精准研判产业发展布局,创建行业学院。常理工智能电梯产业学院从创办至今13年,其建设先后被纳入“十三五”“十四五”期间学校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学校出台了《常熟理工学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行业学院建设的指导性意见》,为产业学院建设和运行管理提供了政策支持。该学院以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及计算机科学为专业支撑,创建了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基地,依托江苏省高校电梯智能安全重点建设实验室、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等省市级平台载体,不断完善产业学院的岗位设置、分类管理、考核评价等制度,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有效推进了产业学院发展。
“校政企协”联动,打造育人支撑载体基地群。为加强人才和技术引领地位,提升产教融合育人质量,学院通过国家教育强国项目积极获取政府的资金和场地支持,加强与中国特检院、中国电梯协会合作,主动汲取国家电梯安全检测层面、全球电梯技术发展趋势的政策经验引领和科研导向,为人才培养创建实习实训及实验载体;学院参与东南电梯入选了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共建“智能电梯技术研发中心”和“五合一”产教融合基地等平台。近些年,学院新增了“长三角工业数字化赋能中心吴江分中心”“先进制造研究院”“智能仓储物流高端装备及系统联合研发中心”等政校企合作载体8个。
多措并举,打造校政企协复合型混编师资队伍。今年7月,学院聘请了国家电梯检测中心主任、中国电梯协会会长李守林研究员担任智能电梯产业学院荣誉院长和讲座教授,创立了理事会领导的院长负责制组织架构。学院先后引进20余位来自哈工大、北航、矿大等高校的优秀博士,逐步形成了院方双师型高层次专任教师32人、外聘电梯企业工程师30余人,并联合高校、协会、政府等单位成立了挪威国家院士在内的专家委员会;同时通过省科技镇长团挂职、科技副总、访问学者等方式,深入政府、企业和院所。省委组织部荣誉团员张福生、国家电梯比赛裁判员窦岩、青年博士任勇,企业引进高工黄波、电梯企业博士后葛阳……学院汇聚了一大批致力于建设智能电梯产业学院发展的骨干力量。张福生教授、窦岩副教授作为省派科技镇长团成员,分获江苏省委组织部颁发的科技镇长团优秀团员和省科技镇长团荣誉团员称号。
与时俱进,持续推升毕业生职业素养和核心竞争力。产业学院始终坚持校地互动发展,坚持行业需求引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科研成果转化反哺教学的原则。按照“托底培养、注重内涵、集中优势、强化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专业 产业”人才培养范式。通过课程内容设计、实践实习方式改革等措施接轨产业需求,以课程群建设为抓手,吸纳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标准,与企业联合编写电梯专业教材及开展相应课程建设,将企业优质资源有效转化为育人资源。通过与康力电梯、东南电梯、莱茵电梯、远志科技等企业共建学生就业、从业和职业能力提升基地,形成了实习、实训、就业、能力提升一体化的校内外实践教研体系,培养和输送了一批电梯专业骨干人才。2021年,机械工程学院2014届电梯工程专业方向毕业生宋浩被授予“江苏省劳动模范”。
优化“211配时,33643”育人生态体系
在智能电梯产业学院院长张福生教授看来,学院的建设发展经历了由高校、企业、产业和管理等综合因素造成政策兑现滞后、校企协同度低、实践教学掉队等困境,其问题根源在于忽略了师生认知差异、校企现实利益矛盾和综合管理孤岛等关键症结。学院核心团队抱着十年磨一剑的决心,找到了校企共建实验室这个破局切入点。
学院将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平台作为产教合作的载体,该实验室于2016年获批江苏省高校电梯智能安全重点建设实验室,并进一步以康力电梯、东南电梯等典型龙头企业的生产或研发平台为蓝本,在校内1:1或缩比构建升级版的工程实验、实训中心,按需配置模块化的仿真平台。
学院逐步构建并优化“33643”育人生态体系,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企业服务”三位一体,“创业、创新、创优”三创统一,“政府、学校、企业”三力合一的“三一”人才培养目标;秉承“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隔、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三零”人才培养要求;实现“培养目标定向化、能力培养工程化、教师队伍双师化、资格认证多元化、产学合作多样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六化”人才培养途径;实施“专业知识、专业技术、职业素养、实习就业”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的初心、本心、匠心“三心”聚力的多资源全方位育人生态体系建设。
学院先后邀请康力电梯总经理王友林、东南电梯副总经理马凌云、迅达电梯总工程师蔡金泉、省特检院院长李宁、中国特检院电梯部副主任冯云等企业、行业专家进校授课,并以电梯关键零部件智能检测及可靠性、电梯运行状态信号特征提取与故障预测等为研究方向,与企业联合命题作为学生的毕设课题或参赛课题,师生的科研参与度和解决企业实际技术问题能力不断提升,师生参赛作品获2021年度“西子杯”特等奖;学院还承办了常熟市电梯职业技能大赛,参赛冠军选手获常熟市“五一”劳动奖章,学生组分获一、二等奖。
聚焦产业前沿技术热点,筑牢产业学院发展之基。学院依托东南电梯的CNAS认证实验室,校企共建智能电梯研发中心,预研核电站、舰船、火箭发射基地等特种电梯大数据安全技术、大尺寸重载、第四代住宅电梯等关键卡脖子问题,对标国际认可的CNAS认证标准,提升电梯重点建设实验室的技术研究水准,推升学院的教研载体建设水准。目前,实验室在制动器闸隙实时监测、对重尼龙反绳轮工况预警、电梯客流大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研究获重大突破。
这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为2022年智能电梯产业学院升级扩建为现代产业学院奠定了良好的软硬件和师资基础。通过“2 1 1配时,33643育人生态模式”实施、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及建立特色实训平台等举措,智能电梯现代产业学院初具地方特色,并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确定建设方向、健全管理体制、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供有益思考,推进了区域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上跟踪产业需求、完善特色人才培养标准、构建闭环正反馈的育人生态体系,促进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培育创新,发挥地方高校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接地效应,加速打通区域教育链、产业链和创新链,为区域社会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通讯员 张福生 吴涛
校对 盛媛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