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广西喀斯特地区发现鸢尾科新物种——岩生鸢尾

我所植物多样性研究团队在广西喀斯特地区发现了鸢尾属(Iris)一新物种——岩生鸢尾。近日,相关研究论文以Iris calcicola (Irid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limestone areas of northern Guangxi, China based on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evidence”为题发表在Taiwania期刊上。我所陆昭岑助理研究员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刘演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中央财政中医药公共卫生专项以及广西喀斯特植物保育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的资助。

2016年出版的《广西植物志》(第五卷)记载,广西鸢尾属植物有8种,其中蝴蝶花I. japonica、单苞鸢尾I. anguifuga、扁竹兰(I. confusa)、鸢尾I. tectorum、小花鸢尾(I. speculatrix)为本土物种,黄菖蒲(I. pseudacorus)、野鸢尾(I. dichotoma)、德国鸢尾I. germanica为栽培种。20194月,我所植物多样性研究团队在广西柳州市融安县开展中药资源普查时,在喀斯特地区的石山上采集到1种正在开花的鸢尾属植物。20206月,该团队又从融安县引种回来的植物活体上采集到果的标本,后经查阅相关文献、标本和形态特征比较,以及ITStrnL-F分子测序比对分析,最终确认其为鸢尾属新物种。因其生长于喀斯特石山山脚或山坡岩石缝隙,故将其命名为岩生鸢尾Iris calcicola Z.C. Lu, Z.P. Huang & Yan Liu)。该团队人员在查阅我所馆藏腊叶标本时,发现在广西桂林市永福县也曾采集到岩生鸢尾的标本。从已有的标本信息可知,岩生鸢尾目前仅见于广西的融安县与永福县,生于海拔300–500 m喀斯特石山山脚或山坡。

岩生鸢尾与蝴蝶花相似,但前者花茎斜生,花序简单,分枝2–5个,苞片2,狭披针形,长2–3.8 cm,顶端渐尖,其中包含有1–2 (3)朵花,花盛开时花被片斜升,不平展;花梗与苞片等长或不伸出苞片等特征明显区别于后者。岩生鸢尾与台湾鸢尾(I. formosana)也较相似,但其花形较小,花茎斜生,苞片2,其中包含有1–2 (3)朵花可与后者区别。

鸢尾属(Iris)隶属鸢尾科(Iridaceae),全世界约300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中国约60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南、西北及东北地区。鸢尾属的鸢尾、德国鸢尾、蝴蝶花等物种常见各地栽培用于庭园美化及观赏。此外,鸢尾属的一些物种还具药用、环境监测、饲料、编织等用途,如鸢尾对氟化物敏感,可用于监测环境污染,其根状茎为传统中药,用于治疗关节炎、跌打损伤、食积、肝炎等症;单苞鸢尾的根状茎为著名的蛇药,用于治疗毒蛇咬伤,其疗效显著;马蔺(I. lactea)可用于水土保持和盐碱土改良,叶可作牛、羊、骆驼的饲料,并可用于造纸及编织,花和种子还可入药。

文章链接: https://taiwania.ntu.edu.tw/abstract.php?type=abstract&id=1828

 

我所在广西喀斯特地区发现鸢尾科新物种——岩生鸢尾 

岩生鸢尾Iris calcicola形态特征

我所在广西喀斯特地区发现鸢尾科新物种——岩生鸢尾 

岩生鸢尾Iris calcicola的花、果实、种子

我所在广西喀斯特地区发现鸢尾科新物种——岩生鸢尾 

蝴蝶花Iris japonicaA–G   台湾鸢尾I. formosanaH–I(钟国芳拍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25日 下午3:18
下一篇 2022年5月25日 下午3: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