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常州日报-常州网】
游泳是常州体育的传统强项,在常州市开展训练的众多运动项目中,游泳是参与人数最多的项目之一。在常州,孩子学游泳成为时尚,孩子进游泳队成为骄傲。常州游泳拥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在培养后备人才方面狠下功夫,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刚刚结束的江苏省第二十届运动会青少年部游泳比赛中,常州代表队以18金26银11铜的成绩,位列游泳单项榜单第一。“体校主导、一校多点、体教融合、产业支撑”的培养模式,让常州游泳队“集团化”优势显著。
“一校多点”带动“自主造血”
本届省运会中,常州市在游泳项目表现强势,在全部7个比赛日中收获18块金牌。尤其在接力项目上,常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佼佼者。实行了两届省运周期的“体校主导、一校多点、体教融合、产业支撑”培养模式的优势,在本届省运会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我们现在采用‘体校主导、一校多点、体教融合、产业支撑’的培养方式,借助常州全市多个全民健身中心,有多个分校组建了长训队伍,选拔好苗子。”常州市少体校副校长蒋屹告诉记者,在游泳项目发展及培训教学上以市体校为龙头,以产业集团下属各中心为基础,挂牌市体校分校,联合组建专业游泳教练团队,全力推行“精英教练进校园、高水平教练下基层”工程。合作推广游泳项目的发展,在各中心(分校)实行项目主教练负责制的管理模式,由主教练、二线、三线教练组成专业训练教学培训团队。项目主教练均由市少体校选派专业教练担任,并由其负责教练团队的管理、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及团队考核等工作;二、三线教练由各场馆运营公司通过市场化渠道进行组建,并由其负责游泳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及项目推广。
这种培养方式让常州市游泳项目基础人口迅速扩大,以往全市参与游泳长训的运动员只有100多人,现在有千余人,这保证了常州市游泳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他还告诉记者,这种培养模式使得常州游泳项目从以往依靠尖子运动员“大包大揽”变为现在的“集团化优势”,梯队建设更为完整,整体实力明显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常州游泳队的运动员几乎都是本地孩子,优秀运动员的培养也都是“自主造血”。
在常州,每年会有三场市级游泳比赛,分别是市锦标赛、中小学生冠军赛以及二线教练员排位赛。其中二线教练员排位赛简单地说就是“孩子比游泳、教练拼成绩”。给一校多点分校游泳队、各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游泳俱乐部的教练员一个公平公正的舞台。
“随着这种良性竞争机制的确立,打破了教练员的晋升壁垒。”蒋屹说。通过比赛选拔,孩子凭借成绩入选市队,教练就可以成为市队教练,可以享受应有的待遇。“这会把那些真正想干事、想为常州游泳做贡献的年轻教练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此外,少体校申请体彩公益金用于二线教练员排位赛奖励。孩子的成绩直接转化为教练员的奖金,也让这种良性竞争的循环模式更加稳固。
2021年,江苏省游泳项目竞争性办队试点落地常州市体育局,作为省游泳队的一个训练点常州聘请了原海军游泳队的总教练、国家级教练员叶瑾担任常州训练点的总教练。竞争性办队试点的成立调动整合了社会体育资源,为原本封闭的专业队注入了一股活力。常州训练点的运行也在不断摸索,不断在体育人才培养、后勤保障等方面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多手段的合作机制。
“训科医管服一体化,是运动训练与科研、医务、管理、服务的有机结合,是现在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蒋屹告诉记者,要进一步提高训练水平和运动能力,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单纯依靠经验积累和刻苦训练已经远远不够。运动训练过程是众多科技方法、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包含着新的训练理念、新的训练方式与方法、科学的选材与训练监控、有效的医疗与恢复及营养措施等。
在此次省运会备战周期,常州市游泳队通过对重点运动员各项生理机能、形态指标的测试与跟踪,为教练员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案提供重要依据,通过生成的数据为运动员开具或为运动补给、或为针对性训练的运动处方。训练之后,还会通过放松按摩、红外线电子脉冲等一系列手段进行恢复理疗。
“从此次省运会取得的成绩来看,我们‘训科医管服’一体化的效果非常显著。”蒋屹说。
1956年,常州市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成立。63年来,学校以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为宗旨,向省队、国家队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体育人才,也成为了众多世界冠军“梦开始的地方”。 游泳项目一直是市少体校的传统强项,王晓红、沈铎、史婧琳三朵常州籍的“水上金花”就是从这里,遨游出了自己的一片广阔天地。
提起王晓红,很多老常州体育迷肯定很熟悉,她曾是中国泳坛辉煌时代的创造者和见证者。王晓红算是专业游泳运动中起步比较晚的,她原本在中山路小学校田径队中练跳远,在参加比赛时,个子高、韧带好的她,被市少体校的游泳教练“一眼相中”。
虽然起步晚,但是训练刻苦、天赋高的王晓红在五年级下半学期进入了南京少体校,一年半后,进入省队。
1988年之前,中国女子游泳队只是在亚洲比较占优势,之后就逐步在国际上显露头角,王晓红正是中国女子泳坛这一黄金时期的参与者之一。当时中国泳坛有五朵金花,她们分别是:王晓红和庄泳、钱红、林莉、杨文意。
1999年,史婧琳被选拔进入市少体校练习花样游泳,蒋屹教练发现史婧琳长了一双天生的“蛙泳腿”,而且能吃苦,不服输,有作为一名竞技运动员的必备品质。
于是蒋屹教练积极与史婧琳父母沟通,说服史婧琳改练游泳。2002年,史婧琳转项游泳,经过3年的训练,史婧琳被输送进入省队。进入省队后半年,史婧琳被省队“退货”了,自此史婧琳在市少体校卧薪尝胆,加倍刻苦训练,经过1年时间,因训练成绩优秀,史婧琳再次进入省队,省队的精心培养让史婧琳的成绩得到了快速的提高。2009年,16岁的史婧琳在全国锦标赛上拿到了第一枚冠军奖牌。
从此,史婧琳开始在各大游泳赛事中崭露头角、大放异彩,不仅为沉寂20多年的江苏泳坛打开了局面,也弥补了自罗雪娟以来中国女子蛙泳项目的短板。
1997年出生的沈铎,7岁时,父母带着她参加市少体校夏令营。启蒙教练陈烨至今印象深刻:“那是一个比同龄人高出半个头的丫头。”
沈铎个子高,个性好胜,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陈烨曾评价,沈铎虽然算不上是那种特别刻苦的运动员,但却很拎得清情况,关键时刻总能把握得住,是一个典型的大战型选手。
2014年,沈铎终于厚积薄发,大放异彩。8月的南京青奥会,她一举斩获6项冠军,成为当届青奥会夺取金牌最多的选手。一个月后,沈铎又赴仁川亚运会,连夺4枚金牌。仅38天狂揽了10枚金牌。(吕亦菲 夏晨希)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