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5月13日电 (池梦蕊 刘满清)自5月1日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以来,东城城管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在执法中普法、在普法中用法,通过摆宣传展台、入门入户询问、检查后厨垃圾投放等方式,全方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普法 执法”工作。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如果生活垃圾都混合放在一起,不仅使可分类回收利用的垃圾量就会极大减少,而且会加大垃圾后期处理的数量和难度,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所以我们大家要从一开始就做好垃圾分类,牢记‘四分法’,如果不太清楚具体怎么分,可以多看看我们给您发放的宣传手册,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随时跟我们沟通,”5月12日在王府井步行街北段的一个临时展台边上,东华门街道城管执法二队队员齐振正拿着一份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向驻足参加宣传活动的市民群众讲解道。
而在展台对面,悬挂着一条“垃圾分类我能行,绿色生活我先行”的横幅,横幅下摆放着四个干净的四色垃圾桶,桶面贴着“今日已消毒”的标识。在现场参加活动的一位市民表示,生活垃圾分类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其实就是一种观念意识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变“要我分类”为主动的“我要分类”。
随后,城管队员来到王府井APM购物中心,对位于四层的餐饮单位进行执法检查和普法宣传。在海底捞火锅店经过体温检测后,城管队员径直来到后厨,绿、灰、蓝三个垃圾桶整齐的倚墙而放,打开垃圾桶盖后,城管队员仔细查看里面的各类垃圾,均投放正确。为了考一考店内其他员工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城管队员拿起一片用过的厨房用纸向一名员工问道“请问这是属于什么垃圾”?员工立马回答说这是其它垃圾,垃圾分类的知识已经掌握了很多。
对于后厨内为何只摆放了三个垃圾桶,APM物业管理负责人告诉城管队员,由于有害垃圾产生量较小,需要更专业的部门进行处理,所以由物业在固定位置统一设置红色的有害垃圾桶。
在眉州东坡酒楼开展执法检查和询问时,城管队员发现一些垃圾分类细节方面的问题让员工有些迷惑,比如说大棒骨,有的员工就认为是厨余垃圾。城管队员现场拿出手机,向酒楼经理推荐起了“垃圾分类宝典”APP,对于不明晰某种垃圾的属性时可以及时搜索查询。
修订后的《条例》明确规定:“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是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垃圾分类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也是义务。同时,垃圾分类也是一项细致入微的社会治理工作,其成效高低和进度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群众和社会各单位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做”的理念需要进一步巩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