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上海奶奶养老院里泪汪汪,70岁女儿在家设置“养老床位”,每月花费6000元…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有多难?

家住上海静安寺附近的姚奶奶今年96岁了,意外跌倒前,她身体硬朗、生活能自理。两年前,一次跌倒让她站不起来了。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她需要长期卧床,身边几乎日夜不能离人。姚奶奶的女儿70多岁,因无力照顾她,就将她送到了养老院。身边有人24小时看护,但姚奶奶并不开心,女儿来看望她时,她流着泪说“我要回家”……

养老不离家是很多大城市老人的心愿可当老人日渐衰老特别是面临半失能、失能时留在家中养老,困难重重但并非没有破解之道静安区日前被确定为民政部“十四五”第一批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地区,也是上海唯一的试点区。根据区域特点,静安区将在全区探索开展“家庭养老床位”:依托有资质的养老服务机构,将机构的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为老年人在家中设置具备类似养老机构照顾功能的床位。

6岁上海奶奶养老院里泪汪汪,70岁女儿在家设置“养老床位”,每月花费6000元…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有多难?"

24小时护理员 智慧床垫从养老院回家后高龄奶奶眼神有了光彩“摸摸耳朵,揉一揉;摸摸鼻子,捏一捏……”日前,记者来到姚奶奶家中,看到姚奶奶坐在沙发上,正跟着护理员小沈在做保健操。姚奶奶的手部动作很慢,但她看上去心情不错,眼神也有了光彩。女儿将姚奶奶接回家中后,在区民政局的推荐下,第三方养老机构专业人员很快上门,对老人身体状况与家中环境进行了查看与评估。他们发现,姚奶奶进行居家养老的硬件环境不错,居住环境开阔,为照护老人方便,女儿还为老人买好了必备的护理床……但要让姚奶奶能在家中舒适养老,需要在软服务上进行增配。根据女儿提出的需求,专业人员为姚奶奶家庭推荐了“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包中的“24小时护理员服务”与“智慧床垫服务”。受过专业训练的护理员小沈,第一时间入住了姚奶奶家,24小时照护她。除了贴身照顾姚奶奶的吃喝拉撒睡,小沈会每天给姚奶奶测血糖、血压,安排她定时吃药。在姚奶奶可以稍稍走动后,小沈还带着她进行一些肢体上的康复训练,帮助她肢体慢慢恢复。姚奶奶在跌倒前,思路非常清晰,还会做“数独游戏”;但跌倒后,她的脑部出现了退化,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如从前。于是,小沈每天陪着姚奶奶聊天、给她读报、带着她念诗,锻炼她的脑部神经……“智慧床垫”则是小沈的“小帮手”。“智慧床垫”可以实时收集老人上床、离床、离床未归、体动、心率和呼吸率等数据,后台工作人员分析数据后可以了解到老人的生命体征、睡眠情况等,指导小沈制定护理计划、调整护理要点、调整老人的饮食。一旦在夜晚,老人离床时间较长,“智慧床垫”还会进行报警提醒。姚奶奶家设置“家庭养老床位”已经一年多了。如今,姚奶奶已能拄着辅助器,慢慢小步行走,每次听到小沈念古诗,她还能准确念出下半句诗……“家庭养老床位”的设置减轻了老人家属的负担。姚奶奶的女儿每天只要负责给母亲做可口的饭菜,其他都交给了小沈与背后的养老机构团队,感觉生活轻松了很多。半失能老人可让护士取药送回家家庭养老“服务包”提供个性化选择所谓“家庭养老床位”,是在有条件的老人家中实现在养老机构所能够享受到的照护服务。养老机构通过提供“服务包”的形式,为家庭经济条件与身体情况不同的老人,提供多层次、个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选择。如,姚奶奶这样高龄、失能、身边几乎离不开人的老人,可以选择综合性长期照护服务,由护理员入住家庭,提供身体护理、生活照料、营养咨询与膳食服务、个人清洁卫生、心理慰藉、康复训练,以及未来可能会用到的医疗护理、远程响应、紧急援助等服务。还有一些半失能的老人,则可以选择“服务包”中的阶段性专项照护。在石门二路街道,91岁的叶奶奶与同龄的老伴是纯老家庭,子女长期不在身边。叶奶奶走路不方便,要拄着拐杖,她的老伴身体还比较硬朗,可以照顾她的日常起居。两人享受长护险服务与社区为老助餐服务,解决了生活上的基本需求。但两人都有慢性病,每次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药、拿着七八种药品回到家按要求吃药,对年事已高的两位老人是大问题。根据他们目前的情况,两人并不需要长期照护服务,第三方养老机构为他们推荐了服务包中的健康与药物管理服务。每周两次,养老机构的护士小徐会按约定时间上门,为两位老人测量血压、血糖,并将他们的身体情况反映给家庭医生,便于家庭医生调整用药。同时,小徐会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帮助他们取好药品,带过来,用分药盒一份份分装、标注,哪些餐前吃、哪些餐后吃,“教会”他们如何按要求服药。这一服务,解决了两位老人现阶段居家养老的最大难题。最近,根据两位老人的身体情况,第三方养老机构又为他们配备了一台应急呼叫智能设备。老人可随身携带,一旦出现身体状况,按下设备上的按钮,后台工作人员会立即响应,安排人员上门查看情况,全天24小时服务。除了软件服务,“服务包”中还包括很多硬件服务。如,根据老年人照护需求和居住空间条件,经与老年人及其家属协商后,以床为中心,配置照护服务所需的护理床、康复器具、移动辅具等设施设备,并对老年人居住场所进行必要的适老性改造,等等。“家庭养老床位”静安区仅10多个推广瓶颈如何破解“家庭养老床位”的设置,对于上海探索居家养老非常有意义。但“家庭养老床位”并非刚刚诞生的新事物,过去两年来,上海各区都在探索“家庭养老床位”的设置,但接受服务的老人并不多。以静安区为例,“家庭养老床位”目前在全区仅10多个。记者了解到,“家庭养老床位”的推广还存在几个瓶颈亟待突破。首先是价格。同样的护理费,老人被送进养老院后,家人不用再提供照护了;但如果老人留在家中,选择“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包,得到了护理人员的上门服务,但日常还是需要家人提供一定的生活照料。有些老人与家庭会因此认为,家庭养老床位的上门服务没有机构养老集中式服务的“性价比高”。但实际上,对老人来说,居家养老因为有家人的陪伴与照顾,在心理满足度上往往要优于机构养老。留在家中养老的姚奶奶不仅恢复了身体,更得到了内心的满足。“我妈妈喜欢美食,口味挑剔。在家里,我每次都是用小锅子给她单独煮。”姚奶奶的女儿说。现在,姚奶奶想吃啥,女儿就会帮她用少油少盐的方式烧出来。其次是成本。市场没有“热”起来,养老服务机构对开展“家庭养老床位”缺少动力。一位养老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家庭养老床位”的市场需求还未形成规模化效应,服务人员配比就存在一定难度,服务成本不可控,能否盈利不明确,养老机构不敢贸然踏入这一市场。此外,“家庭养老床位”的设置并不仅仅在于“一张床”,而是涉及到居家环境硬件设施改造、智能化平台搭建和数据整合、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提升再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被民政部“十四五”第一批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地区,静安区希望率先探索出一条适合上海老人的居家养老新路。针对“家庭养老床位”推广中的瓶颈,静安区出台了相关政策与指导清单。静安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方面,静安区整合政策资源,将现有养老政策,如养老服务补贴、长期护理保险、老年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辅助器具租赁、“为老服务一键通”、老吾老家庭照护能力提升计划等政策,全都叠加到“家庭养老床位”中,降低老年人享受家庭养老床位的成本,引导与鼓励他们申请“家庭养老床位”。如,姚奶奶现在享受的服务每月支付6000多元,远远低于请一个住家保姆的费用;叶奶奶享受的服务每月仅400多元,完全在她的经济承受范围内。另一方面,静安区将出台适老化改造、智能化设备及服务、上门服务等指导清单,指导养老服务机构参照清单提供相应服务,探索出一套适合上海中心城区的“家庭养老床位”的管理办法与规范标准。“我们希望最终可以实现‘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的智能化、标准化和市场化,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静安区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能级,为上海、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静安案例和经验支撑。”针对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静安区将通过试点资金补贴方式,让这部分老人也能用得起“家庭养老床位”。力争半年内实现全区“家庭养老床位”566张,形成成本可承担、方便可及的普惠型“家庭养老床位服务”。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8日 上午10:08
下一篇 2022年6月28日 上午10: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