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行普惠小微金融大比拼!工行贷款余额增速最快 农行有贷客户数量超越建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婧 北京报道

在监管的政策引导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积极响应之下,今年上半年小微企业融资继续呈现“量增、面扩、价降”的良好态势。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7.37万亿元,有贷款余额客户数达4115.12万户,两项指标过去五年平均增速已超25%。另据央行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6月新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8%,处于历史低位,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1个基点,实现了金融体系向实体经济的让利。

4月27日,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3年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形成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2023年总体继续保持增量扩面态势,服务结构不断优化,重点领域服务精准度持续提升,保险保障渠道逐步拓展;贷款利率总体保持平稳,推动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逐步降低的工作目标。

尽管《通知》没有向往年一样提及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户数“两增”的量化指标和“新发放贷款利率较上年下降”,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业务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惯性。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六大行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为10.7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45%,在全行业中的比重达到了39.12%,且全行业占比从2021年一季度的33.37%上升了5.75个百分点。在金融科技的优势加持下,六大行践行普惠金融的主力军地位进一步得到强化。而在六大行之间,白热化的竞争也依然存在。

六大行普惠小微金融大比拼!工行贷款余额增速最快 农行有贷客户数量超越建行

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

农行普惠有贷客户数量超越建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梳理六大行半年报时发现,国有大行在服务普惠金融领域各有千秋,既有建设银行这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规模稳居第一的老牌实力选手,也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这样余额增速超过30%的成长型选手。

需要明确的是,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包括的是单户授信 1,000 万元(含)以下的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贷款,且均采用原银保监会的监管口径。

从贷款余额规模来看,截至6月末,建设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规模蝉联第一,达2.86万亿元;农业银行以2.30万亿元的规模排在第二;中国工商银行以2.05万亿元的规模位居第三;中国银行以1.55万亿元的规模位列第四;邮储银行以1.35万亿的规模排在第五;交通银行则以0.54万亿元的规模排在末尾。

从贷款余额增速来看,六大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幅排名依次为工商银行32.2%,农业银行30.3%,中国银行26.3%,建设银行21.8%,交通银行18.6%和邮储银行14.4%。

六大行普惠小微金融大比拼!工行贷款余额增速最快 农行有贷客户数量超越建行

从有贷客户数量来看,农业银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量最多,达327.36万户,且超越了2022年末排名第一的建设银行;建设银行以294万户的有贷客户数量紧随其后,排在第二;邮储银行有贷客户数量为208.45万户,排在第三;工商银行有贷客户为126.9万户,位列第四;中国银行以近90万户的有贷客户数量排在第五;交通银行有贷客户仅32.14万户,排在末尾。

尽管农业银行没有正面回应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量为何大增74.50 万户,但农业银行副行长刘加旺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一方面,农行持续深化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深度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普惠小微企业实施多维度、多场景精准画像,不断丰富信用类、抵质押类、产业链类三大数字化产品线,有效满足了各类市场主体融资需求。

同时,持续完善线上小微客户专属服务平台“普惠e站”功能,提供开户预约、信用评测、贷款办理等“一站式、多产品、全天候”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无需开立农行账户,也可通过“普惠e站”在线申办金融业务,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得性。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横跨城乡、点多面广的优势,打造线上线下协同服务新模式,利用数字化手段赋能网点经营,不断强化全行2.2万余家网点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同时农行根据区域经济环境、客户资源禀赋和机构管理能力,打造了近300家覆盖科创、绿色、供应链、制造业等领域的小微金融专业支行,建设了1.01万家小微信贷业务发展类网点,为普惠小微群体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刘加旺如是说。

而从贷款平均利率来看,除邮储银行未披露外,其他五大行上半年投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均有下降。截至6月末,交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累放平均利率仅3.53%,为五大行中最低;其他四大行的全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从低到高排序则依次为中国银行3.64%、工商银行3.64%、农业银行3.73%和建设银行3.81%。

其中,交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累放平均利率较上年末下降22BP,下降幅度最大;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全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末分别下降17BP、20BP、17BP和19个BP。

不过,有银行从业人士告诉记者,价格管理和价格自律是普惠金融服务品质的重要保障,大型银行在这一方面应当做出表率,不能过度压低普惠金融贷款利率。

另有多名银行业观察人士认为,大型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不应用过低的利率去过度影响整个普惠金融生态,避免对中小银行的发展空间造成过大挤压。

如何管控普惠业务的资产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交通银行是六大行中唯一一家在半年报中披露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的银行,该行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为 0.68%,较上年末下降 13 个基点。工行、建行和中行则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部分披露了普惠相关贷款的资产质量情况。

工商银行行长廖林在介绍,该行普惠贷款不良率实现5年连续下降,今年6月末较年初进一步下降6个BP到0.76%。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介绍,建行普惠金融的(贷款)质量比全集团的信贷质量还高。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37%,较年初下降了0.01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透露,上半年中行普惠业务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普惠业务)不良贷款率显著低于全行平均水平。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28%,比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

但刘坚东也指出,今年以来,普惠小微客群的经营一定程度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影响,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小微企业风险暴露概率有所上升,所以中行的普惠贷款不良率略有上升。下一步,中行将对其保持重点关注,灵活运用好各种支持政策工具,进一步提升智能化风险管控水平,确保普惠贷款不良整体可控。

工商银行行长廖林和建设银行副行长崔勇则进一步分享了所在银行管控普惠业务资产质量的经验心得。廖林表示,资产质量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过去普惠业务经营的难点和痛点。近年来,工行借力数字工行建设,强化科技赋能,正在探索构建以“数字化准入、智能化风控、线上线下交叉验证”为三大特征的普惠金融全流程风控体系。

廖林介绍,“数字化准入”是指利用金融科技将风控前移,提升场景数据获取能力和模型风控能力,优化客户准入模型与清单筛选机制,提高授信精准度,有效识别潜在风险。“智能化风控”就是构建“1 N”多维度的信用风险监控体系,1就是客户,N就是产品,通过动态监测和实时预警,不断提升对风险异动主动识别的前瞻性和有效性。“线上线下交叉验证”就是适应普惠金融线上、小额特点,加强数字风控与线下“活情况”“实信息”交叉互验,完善“线上预警、线下核实”风险化解机制,提高工作实效。

建设银行副行长崔勇表示,该行持续主动全面做好普惠金融风险管理,通过大数据应用、风控模型不断优化重检、智能技术应用等,构建了企业级底线排查、反欺诈阻断、场景化模型选客、多维度额度管控、智能化监测预警、专业化催收的“六位一体”风控体系,解决了过去人工难以解决的问题。数字化经营使建设银行在普惠金融规模大、客户多、管理难的情况下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一位大行人士告诉记者,连接、引用、挖掘、应用好数据,让数据真正变成商业银行的经营要素,据此对客户进行有效画像,分析客户信用状况、经营状况、风险状况,是数字普惠金融顺利运行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解决信息保护、隐私保护等一系列问题。

在他看来,一些机构向银行开放数据的积极性并不高,一方面是缺少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数据开放制度和规则不明确,从而导致数据要素流动性不足,阻碍了数据价值的释放。如果数据要素能像产品与服务一样具有商品属性,有价格、有产权、能交易,并按照既定规则在一个统一的市场上实现安全有序的流转,则可以更好地发挥数据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为规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强化相关会计信息披露,近日,财政部制定印发了《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暂行规定》在“关于列示和披露要求”方面规定,企业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存货”项目、“无形资产”项目、“开发支出”项目下均增设“其中:数据资源”项目。

“《暂行规定》明确了数据要素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作为资产入表,首先有利于完整、准确地反映企业在数据要素的投入成本。其次,有助于数据在市场流通时的合理定价,最终可以促进数据要素在市场上的交易。”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胡捷如是解读。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7月25日 下午2:15
下一篇 2024年7月25日 下午2: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