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教必先强师,要打造党和人民放心满意的优秀教师队伍,关键在于教师教育,教师教育的质效决定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力量。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正确把握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充分认识扎实开展教师教育、建设新时代优秀教师队伍的重要性,以坚定不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科学创新教师教育,引领与推动西北地区师范教育改革,助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为西北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服务于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专业人才。
创新教师教育思路
教师教育是师范院校的立身之本。学院坚持覆盖教师成长与发展全路径学科建设理念,明确教师教育创新思路,全面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夯实基础。
学院召开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进一步修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与会者围绕学院平台课程、教师教育课程结构调整、专业课程体系、素质拓展类课程开设方式等问题深入交流,达成共识,并对进一步修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新要求,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出新建议。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及时启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将专业认证与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有效结合,探索课程与教学改革方式,优化配置教学资源,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获批建设面向教育强国战略和甘肃省教育数字化发展重大需求的研究平台——甘肃省教育数字化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聚集教育技术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优势科研力量,努力为破解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重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为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学院与多所兄弟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教育学学科共建计划书,深入开展校际项目合作、平台合作、人才队伍交流,有力推动教育学学科建设对外合作走深走实。参加中西部“师范强教·教育强国”座谈会,探索数字化教育赋能乡村教育振兴的新路径,不断提升中西部地区教师教育的“造血”功能。
注重师德师魂教育
师德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根本,是教师教育的奠基石。学院注重教师师德教育,多措并举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努力做“四有”好教师。
学院设立“秉德讲堂”,旨在赓续学校老一辈专家学者严谨治学、立德树人的优良传统,努力培养更多潜心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2023年,累计举办讲座8场次,内容涵盖教育科学的多个领域,吸引了大量师生参与,营造了良好的教育学科学术氛围。不定期举办“师说讲坛”,邀请大中小学优秀教师参与交流,将一线优秀教育教学经验引入教学课堂,在为师生提供学习机会、拓宽新思路的同时,有效促进教师教育情怀、专业认同和学科能力的发展。
学院举办主题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师德师魂”的学术报告,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师德师魂的认识与思考,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强文化自信和国家文化影响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主题,开展理想信念润心计划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学生的启智润心作用,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引领力和凝聚力。
以“星火十育载,赓续陇山情”社会实践团为抓手,学院连续10年不间断开展实践活动,参与基层美育教育,助力600余名民族地区儿童健康成长。
强化教师师能教育
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目的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育教学成果。学院以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国际视野、系统思维、创新能力和信息化素养,适应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不断强化教师师能培训,大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学院积极开展教师教育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成适用、够用、好用的教师教育在线混合式课程群,搭建能满足教师多样化学习与教学需求、功能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服务平台,打造具有西北师大特色的教师教育信息化课程与教学体系。
学院主动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挑战,率先开展教师教育改革,整合教师教育资源,改革教育实习模式,形成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师培养模式。注重实践环节和实习基地建设,与香港大学联合开展“学生体验学习课程”项目。顺利举行“教育学、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双导师制’研讨会”,校内外专家、教师就实习生的教育情怀培育、指导教师配备、安全保障、学校制度、办公场所安排、午餐配套、心理健康、师生关系、双方指导教师合作等提出具体的举措和建议。
学院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组织学生参加第三届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充分展示了教育硕士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技能水平。积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强化对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学院学生应邀参加“数字时代的教育: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相关成果为智能化课堂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开展教师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可靠保证。学院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甘肃省“科教兴陇”发展布局,不断构建和完善高水平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体系,大力提高教育科学理论研究水平和教育科学实践创新能力,产出了一系列高水平科研成果,获批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咨政建言和社会服务方面贡献凸显,为甘肃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教育事业发展所需要的高水平人才。
学院积极响应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和中西部教师教育培养的需要,成立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整合相关教育资源,支持学校“新师范”教育改革。联合启动“新乡土课程建设 打造示范项目校”项目,确定了覆盖甘肃省3个市的9所新乡土教育项目,先后打造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纸马滚灯”为主题、以“牡丹”为载体的一系列乡土课程,项目成效显著。后续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订项目持续实施的可行性方案,并常态化开展新乡土课程建设研讨会,持续推动新乡土教育迈上新台阶。
学院研发完成《学前教育素养框架》《学前教育素养框架行动指标》《教师专业能力智能测评平台》等成果,上线民族地区儿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智能交互学习系统,研究面向少数民族的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音转换等关键技术,有力支撑了国家语委重点项目“中亚东干语语料库建设及跨境濒危汉语资源保护”课题研究。参与国家教育行业标准《教师数字素养》《智慧教育平台数字资源开源应用指数》起草工作;《关于青海省藏族中小学藏语文课程与教材的问题与建议》《民族教育差别化支持政策研究报告》等报告被教育部采纳;《甘肃省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方案》《“互联网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被省教育厅采纳。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学院多措并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支理想信念坚定、教学水平高超的优秀教师队伍,进一步推动学科快速发展,努力打造西部乃至全国教育学科的人才高地。
学院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经验分享交流会,为青年教师提供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鼓励教师取长补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发挥优秀教师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进以赛促教、以赛交流,持续推动师范生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组织教育学科34名教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开展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研修,进一步拓展教师国际视野。加强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聘请多名校外专家担任教育实践指导教师,汇聚实习学校力量参与师范生培养过程,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
(作者:李京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