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值得读的10本新闻传播学专著(2024年最值得读的10本新闻传播学专著是什么)

024年最值得读的10本新闻传播学专著(2024年最值得读的10本新闻传播学专著是什么)"

#书##推荐##图书##分享##考博##专著##2024##学术#

024年最值得读的10本新闻传播学专著(2024年最值得读的10本新闻传播学专著是什么)"

01 隋岩:《网络语言与社会表达》,科学出版社,2021年。

024年最值得读的10本新闻传播学专著(2024年最值得读的10本新闻传播学专著是什么)"

内容介绍:

该书从作为社会特殊表达的网络语言及其群体传播本质、符号传播特性与话语权、社会情绪、价值观、政治文化的关系等方面,对网络语言与社会表达之间的逻辑关系、互动作用、彼此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网络语言与社会表达》建立起一个复合型的网络语言研究的理论模型,将网络语言置于文化学(如媒介文化理论等)、语言学(如话语分析、二分理论等)、传播学(如群体传播、准社会交往理论等)、符号学(如含蓄意指的演变与颠覆等)、心理学(如社会情绪理论等)、社会学(如社会阶层、共同体理论等)、政治学(如话语权理论等)等理论背景下进行多维、综合考察。

作者介绍:

隋岩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新闻学院院长,《现代传播》主编。曾任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中国新闻史学会(一级学会)副会长,中国传播学会(二级学会)副会长,符号传播学会(二级学会)副会长。中宣部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区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研究领域,互联网群体传播、传播符号理论、媒介文化

代表作

1、《网络叙事的生成机制及其群体传播的互文性》,《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10期。全文转载于《新华文摘》2021年第5期。

2、《群体传播时代:信息生产方式变革与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11期。全文转载于《新华文摘》2019年第7期。

3、“The Patterns of Symbolic Communication”,Routledge,2017年版。

4、“China in Symbolic Communication”,Routledge,2017年版。

详细介绍:

https://baike.baidu.com/item/隋岩/10172273

02 周勇:《跨屏时代的视听传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

024年最值得读的10本新闻传播学专著(2024年最值得读的10本新闻传播学专著是什么)"

内容介绍:

面对日新月异的传媒技术革新与传媒市场进化,传统上基于小样本抽样调查、主要针对电视收看行为的收视调查方法已越来越表现出局限性,建立一套全面反映多屏时代视听信息传播效果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跨屏时代的视听传播》关注此核心问题,以媒介系统依赖理论作为理论框架,探讨融媒体时代视听信息的传播效果测量。为传播效果的理论范式之一,媒介系统依赖理论有助于建构媒介产品消费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且将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等放入同一个系统中进行分析,涵盖从微观到宏观等多层次,给出个体-人际-社会三者之间影响的流动性假设,为本研究综合的、历时性的传播效果测量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介绍:

周勇,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理论与实务、视觉传播效果

详细介绍:

https://baike.baidu.com/item/周勇/59980799

03 丁柏铨:《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与舆论舆情》,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

024年最值得读的10本新闻传播学专著(2024年最值得读的10本新闻传播学专著是什么)"

内容介绍:

该书围绕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由新媒体语境中的舆论这一视角切入,对舆论触发、舆论生成、舆论演变和舆论运行规律进行探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最近若干年来发生的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探寻新媒体语境与 传统媒体时代中重大公共危机事件舆论的差异,进行中西新媒体语境中重大公共危机事件舆论的比较研究,探索新媒体语境下的重大公共危机事件舆论处置模式和舆情沟通机制,进而研究如何进行制度设计和舆论引导。该著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实证分析,还吸收了十八大以来的相关政策、思想,力图为各级政府和领导者、管理者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危机管理能力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

作者介绍:

1982年1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92年11月至2003年4月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主任。1993年晋升为教授,同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列为博士生导师。

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重点教材《新闻采访与写作》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外评审专家,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院分会主席,南京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兼任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南京财经大学客座教授。

主要著述有《新闻理论新探》、《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中国当代理论新闻学》、《加入WTO与中国新闻传播业》、《执政党与大众传媒——基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研究》、《新闻探索集》等。主编的《新闻采访与写作》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专著《中国当代理论新闻学》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会议审定,入选教育部推荐的“研究生教学用书”;专著《新闻理论新探》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主编的《加入WTO与中国新闻传播业》被遴选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术著作,并获江苏省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奖项。发表新闻传播学术论文近300篇。

详细介绍:

https://jc.nju.edu.cn/b1/83/c17863a176515/page.htm

04 郑欣:《我说故我在:青少年网络语言生活方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

024年最值得读的10本新闻传播学专著(2024年最值得读的10本新闻传播学专著是什么)"

内容介绍:

每个时代都有其语言特色。当我们进入互联网时代,就注定这个时代的语言自然会被烙上“网络”的印记。而关注和研究网络语言,则需要从青少年自身的视角出发,了解和分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创作或使用网络语言。语言是一种生活方式。网络语言建构了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源于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二者之间是一种“传播”与“建构”相互作用式的循环嵌入关系。任何网络语言的生产与传播,都追求群体区隔而形成的青少年彼此之间的传播默契,是青少年与周遭文化、社会融合后的时代产物。或许这正是我们借由网络语言得以窥探当代年轻人日常生活集体表象的窗口。

作者介绍:

2003年6月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社会学博士学位。2003年7月留校任教,现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传播社会学、乡村传播学、青年文化、应用传播研究等。主持国家、省部级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进城:传播学视野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平民偶像崇拜:电视选秀节目的传播社会学研究》、《批判与倾听:电视节目低俗化研究》等7部。其中《乡村政治中的博弈生存:华北农村村民上访研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进城:传播学视野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入选《南方都市报》2018年度十大好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度十大优秀原创学术图书、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研究领域:传播社会学、乡村传播学、青年文化、应用传播研究等。

详细介绍:

https://jc.nju.edu.cn/b1/6f/c17858a176495/page.htm

05 刘涛:《视觉修辞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

024年最值得读的10本新闻传播学专著(2024年最值得读的10本新闻传播学专著是什么)"

内容介绍:

传统的修辞学主要关注语言文本的修辞问题,而视觉修辞学(visual rhetoric)则是视觉文化时代修辞学亟待拓展和延伸的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其主要关注以视觉文本为修辞对象的修辞实践与方法。作为一种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视觉修辞学意为研究视觉文本修辞语言、活动与规律的学问。该书立足视觉修辞学的学术史考察,沿着修辞学的“学科建制”思路与要求,从理论和方法两个维度搭建视觉修辞学的知识系统,即视觉修辞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视觉文化时代人类在视觉修辞意义上的生存方式及对话体系。在内容构成上,该书上编主要探讨视觉修辞学原理与理论,核心关注视觉修辞学的学术范式、意义原理、认知模式三大命题;下编主要探讨视觉修辞学方法与批评,核心关注视觉修辞学的分析方法和批评范式两大命题。

作者介绍:

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副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视觉传播研究》集刊主编,主要从事视觉修辞学、国际传播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视觉修辞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一般项目“西北多民族聚居地区的文化身份识别及媒介动员策略研究”等,著作《视觉修辞学》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获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目前兼任《中国教育报》专栏作者,独立撰写作品四次获中国新闻奖,其中两次为一等奖。

详细介绍:

https://zhmznjl.jnu.edu.cn/2021/0630/c31035a634879/page.htm

06 常江:《数字时代的新闻业:文化视角与欧美经验》,河南大学出版社,2021年。

024年最值得读的10本新闻传播学专著(2024年最值得读的10本新闻传播学专著是什么)"

内容介绍:

该书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以数字新闻(业)为主题的学术专著,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三个国家17家新闻机构的106位新闻从业者进行深度访谈,深描数字化进程对主流新闻生产模式产生的影响,考察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体依自身的技术与文化属性对数字技术环境加以适应的过程,据此对数字时代的新闻职业认同、新闻伦理、新闻教育和新闻行业的结构转型做出全面的阐释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价值重建”为核心理念的数字新闻生产理论框架。该书对方兴未艾的“数字新闻学”(digital journalism studies)进行了重要的理论探索,为数字时代的新闻学研究范式的转型和革新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介绍:

北京大学学士(2005)、硕士(2008),清华大学美国西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2011),瑞士日内瓦大学博士后(2016)。现为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媒体融合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深圳大学数字媒体文化实验室(广东省重点研究团队)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新闻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首席专家,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

在调入深大工作之前,曾先后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7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兼职包括:中国新闻史学会(国家一级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影视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委员,学刊《新闻春秋》副主编,青年新媒体学术研究“启皓奖”发起人、秘书长,赫尔辛基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清华大学智媒研究中心研究员,以及30余本SSCI期刊、10余本CSSCI期刊审稿人,等等。

曾获新闻传播学国家学会奖杰出青年(2017)、仲英青年学者奖(2017)、中国最具影响力人文社科青年学者奖(2016)、瑞士政府卓越学术奖(2015)等学术奖项。累计出版学术专著4部,编著2部,教材2部,学术译著5部,以中、英、法文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其中SSCI/CSSCI收录140余篇。曾受邀在哥伦比亚大学利兹大学日内瓦大学、赫尔辛基大学、拉普兰大学等欧美知名高校讲学。

详细介绍:

https://cmc.szu.edu.cn/info/1025/1529.htm

07 王润泽:《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Routledge,2022年。

024年最值得读的10本新闻传播学专著(2024年最值得读的10本新闻传播学专著是什么)"

内容介绍:

从现代的角度来看,随着大规模印刷系统和专业化的出现,新闻业与现代社会高度相关。然而,该书扩展了新闻的含义,并将其视为一个社会过程。它不仅将探索中国新闻传播的根源和发展,还将展示中国新闻传播如何与社会文化和政治互动和斗争。该书主要按时间顺序排列,考察了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初步发展、中国近代新闻业的诞生,探究了与政治革命密切相关并对中国现代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中国民营报刊和政党报刊,回顾了报纸改革,并报道了改革开放后值得注意的新闻现象。

作者介绍:

教授、博导。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 A 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宣部“马工程”教材《新闻学概论(第二版)》首席专家,教育部马工程教材《中国新闻传播史》修订版主持人。北京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孔子学院首任中方院长。

专职从事新闻传播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新闻史史料整理与研究”并优秀结项,主持完成教育部重大项目“中国新闻本体史”等各种多项课题 ;出版《北洋政府时期的新闻业及其现代化》《中国新闻媒介史》《近代中国新闻实践史略》《A History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Journalism》等专著 10 余部,合著编著等 10 余部 ;搜集整理编纂民国时期新闻传播本体史料 6 辑,如《民国时期新闻史料初编》、续编、三编等167 余册、近亿字,担任《中国新闻编年史》副主编;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现代传播》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180 余篇,先后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多本刊物转载的文章有 30 余篇。

详细介绍:

http://jcr.ruc.edu.cn/zw/xygk/xrld/3f45f60f2f01458bb43b00b2bb15454b.htm

08 戴佳、曾繁旭:《Environmental Risk Communication in China: Actors, Issues, and Governance》,Routledge,2022年。

024年最值得读的10本新闻传播学专著(2024年最值得读的10本新闻传播学专著是什么)"

内容介绍:

该书系统地探讨了当代中国典型环境风险问题的传播过程,以及公众、媒体、专家、非政府组织和政府等多个行动者之间的复杂互动。该书以媒体为中心,运用环境与风险传播领域的主要理论,运用多种实证研究方法,解开传播与治理的复杂而独特的经验。作者将理论思考与中国现实场景的例子相结合,不仅鼓励中西学术界进行对话,还激励学生和从业者将风险沟通理论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

作者介绍:

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环境传播、媒介社会学、传播与社会变革。

致力于研究传播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包括信息生产如何受到政治与社会因素的影响,信息传播如何推进或阻碍公共生活中开放与多元的沟通,以及传播效果如何实现舆论形成与政策成果。著作《环境传播:议题、风险与行动》及《风险传播:通往社会信任之路》从中国语境出发,立足环境事件与风险议题,揭示公众、政府、企业、公民组织等传播主体在媒介使用中的互动逻辑,探索中国舆论场良性沟通与社会信任建设的可能途径。学术论文曾在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Journalism Practice,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以及《新闻与传播研究》和《国际新闻界》等刊物发表(其中SSCI期刊论文6篇,CSSCI期刊论文近20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和中国社科院《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等权威刊物收录或转载。担任国内外多家学术期刊评审人。

详细介绍:

https://www.tsjc.tsinghua.edu.cn/info/1110/1567.htm

09 强月新、陈星:《主流媒体“三力”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

024年最值得读的10本新闻传播学专著(2024年最值得读的10本新闻传播学专著是什么)"

内容介绍:

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始终是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及传媒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新闻宣传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研究”的最终成果,该书集中梳理了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概念内涵及其逻辑关系,建构了主流媒体“三力”评估指标体系,并在广东、湖北和贵州三省展开问卷调查,通过对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对新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的“三力”问题进行理论阐释、现状分析、问题探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作者介绍:

强月新,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为新闻学和媒介经济,教学课程包括媒介经济与媒介市场研究、广告与媒介经营管理、新闻传播前沿、新闻编辑与评论研究、新闻策划、新闻评论、交流与媒介。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增强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研究”, 2014年至今在研。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大众传媒竞争与合作研究”, 2008年-2012年,结题。

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互联网形态与中国传播能力建设研究”,80万,2017年至今在研。

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传播生态变革与新闻传媒发展体制与机制研究”, 2011年-2016年,结题。

教育部教改项目“武汉大学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新闻传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2012年。

教育部重大公关课题子项目“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建构关系研究”,2005年-2010年,结题。

湖北省社科委托项目“新闻宣传改进创新的湖北实践研究”,2017,结题。

详细介绍:

http://journal.whu.edu.cn/intro/faculty/qiangyx

10 龙伟:《成为人民报纸:新中国上海报业的历史变革(1949-195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

024年最值得读的10本新闻传播学专著(2024年最值得读的10本新闻传播学专著是什么)"

内容介绍:

该书以1949-1953年上海报业变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档案文献的深入解读,勾勒以《解放日报》为核心的国营媒体网络的确立过程,描绘上海私营报业体系经过整合再造成为“人民报纸”的历史脉络,从而观察政治权力的毛细血管在媒介领域的运作路径。

作者介绍:

龙伟,四川绵阳人,历史学博士,现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重庆大学“百人计划”学者、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史、中共党史、宗教与跨文化传播。

2014年入选四川省第十一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19年重庆市第三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20年入选巴渝青年学者。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重庆地方史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新华日报》报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政治与社会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先后两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1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课题的研究工作。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著作1部,译著2部,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近代史研究》《文艺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社会科学研究》《宗教学研究》和《中国史研究》(韩)、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Sino-Christian Studies等国内外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学术成果曾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详细介绍:

http://sj.cqu.edu.cn/info/1139/2162.htm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6月19日 下午2:32
下一篇 2024年6月19日 下午2: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