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高通量多靶标核酸自动化定量检测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唯一一项和核酸检测直接相关、攻克高端核酸检测仪器技术满足重大需求并实现应用、为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早诊断,早隔离,控制疫情,降低传染和病亡率”作出重要贡献的项目,这项由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天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项目分量十足。
彭年才 天隆科技创始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新年新话题,不买进口扩增仪”(扩增仪即PCR核酸扩增仪),这是2000年,彭年才为天隆科技有限公司想的一句宣传语,那时,这还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如今,梦想照进了现实。其团队经过20余年科研攻关,突破了高端核酸检测仪器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建立了我国核酸自动化定量检测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设备体系,技术产品不仅替代进口,还出口至欧美、中东、东南亚、非洲等70余个国家和地区。
对于项目第一完成人、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天隆科技创始人彭年才来说,这只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国家民族需要的关键时刻,要能冲得上、顶得住”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与蔓延,让“核酸检测”这个医学领域的专业名词成功“破圈”,成为对抗疫情的重要武器,全方位融入普通民众的生活。
PCR是最核心的核酸检测技术之一,需要仪器和试剂配合使用。作为新冠病毒等病原体检测确诊“金标准”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是一种先进的分子诊断技术和方法,不仅是病原体检测的必备,也是提升人和动物重大传染病防控应急能力、精准医学诊疗和检验检疫水平的关键。然而,此类高端的高通量多靶标核酸检测仪器设备我国很长时间一直依赖进口。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国家民族需要的关键时刻,我们的设备要能冲得上、顶得住。”源于这个朴素的信念,彭年才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蒋庄德教授领衔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科技和人才项目支持下,率领团队攻坚克难,解决了核酸提取易交叉污染、核酸扩增热循环快速性均匀性、集成式MEMS生物传感及多靶标核酸检测等瓶颈技术问题,发明了高通量多靶标核酸自动化定量检测关键技术,并在天隆科技公司成功产业化系列核酸提取检测产品,开发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等5类12个型号仪器产品及两百余种检测试剂,形成了一体化的高通量多靶标核酸自动化定量检测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组合,牵头制定国家医药行业标准《核酸提取试剂盒(磁珠法)》并于疫情期间发布,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完成了我国高端核酸检测设备从跟跑到领跑的华丽转身。
据悉,项目产品在2016年已开发完成,在肝炎、艾滋病、肿瘤等重大疾病和猪瘟、禽流感,尤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检测诊断中冲在一线,覆盖全国80%以上的百强医院、90%的十强医院,实现国家及省级疾控全覆盖,为武汉等国内外抗疫提供核酸提取检测仪器2万余台、试剂2亿余人份,支撑全国“两会”、进博会等重大活动顺利召开,助力全国复工、复产、复学,为有效阻断境外及国内局部疫情对内扩散提供了强力支撑。同时在全国核酸检测能力建设中,项目产品在国家100个公共检测实验室占有率近90%,真正让核酸检测技术普惠基层,生动践行了“四个面向”。
因在疫情防控中的突出贡献,彭年才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民营经济先进个人”、全国创新争先奖,天隆科技也荣获全国工信系统“抗击新冠肺炎先进集体”等系列荣誉。
彭年才用“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句话来总结成绩,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彭年才团队时刻准备着,不敢懈怠,不曾停歇。
“谁说中国制造不行”
从左到右依次为苗保刚、彭年才、李明
10月29日中午12点,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对全自动核酸提取仪进行最后的调试。据了解,这批设备将被运往丹麦,助力那里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彭年才团队研发的技术产品不仅造福国内,更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Takara,Seegene等全球顶级生物医疗公司从天隆批量订购荧光定量PCR仪器等成果产品,销往70余个国家和地区;试剂与多个国家top1实验室及医院展开全面合作,出口数千万人份。此外,天隆新冠成套解决方案也被意大利、新加坡、印尼等国家广泛认可,在疫情严重期间成为这些国家的主要抗疫方案。
这个成绩在2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创业初期,彭年才研发、管理、销售、维修身兼数职,难度可想而知。1997年,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创立,彭年才与李明、苗保刚组成三人创始人团队。队伍的壮大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但困难依然不容忽视。彭年才记得2001年临近过年,在朋友介绍下,他乘飞机、坐汽车辗转十几个小时来到广西柳州某医院,推介自己的PCR仪。在院长的引荐下,医院检验科负责人热情接待了他,却最终婉拒了他们的产品,原因很简单,“现在大家都用进口的,也许你们的产品很好,但我们不敢用。”
花了车费和时间,却没有结果,彭年才憋了一口气,但他知道,要让国产品牌叫得响、走出去,得到市场认可,技术要过硬。
现实磨砺激发了彭年才的斗志,精神指引更坚定了他的信念。
生于江南水乡的彭年才自幼心怀报国之志,1979年本科报读的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陀螺仪及导航仪器专业,就是国家急需的。后又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师从谢友柏院士攻读机械学硕士学位、师从张镇西教授攻读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已扎根西部工作近四十年。他告诉记者:“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创始人蒋大宗教授是我博士导师张镇西的老师,很多年前,蒋老就教导我们,要努力把高端医疗仪器核心技术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改变依赖进口的现状,他经常给我鼓劲,参与我们方案讨论。在蒋大宗、谢友柏等西迁老教授身上,学到了很多,他们心怀家国、砥砺创新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我。”
双重激励下,彭年才埋首深耕,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和苏州天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快速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3年取得第一个PCR基因扩增仪的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2006年实时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仪获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并获批全国唯一的国家发改委荧光PCR核酸诊断系统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2021年又刚被评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彭年才教授团队不满足于此,而是向着国际领先追赶超越,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性能,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2012年,以蒋庄德院士为技术负责人、彭年才教授为项目负责人的“核酸自动化定量检测和高分辨分析设备研制及应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在科技部获批立项,成功开发核心性能指标国际领先的六通道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和全自动核酸工作站等系列产品,赢得世界认可,并在国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贡献“中国力量”。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结出创新、育人“双生花”
彭年才指导胡飞进行实验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助理教授胡飞近日好事连连,参与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胡飞是第五完成人),以课题负责人新参与申请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也刚答辩结束。
胡飞的成长,得益于重大科研任务攻关中的历练。
本硕连读考入西安交大机械学院的胡飞,大三加入彭年才团队。依托团队的产学研用平台,胡飞有机会到公司一线观摩学习,并参与一些研发工作。“这个过程让我了解了医院、疾控等一线单位的真实应用需求以及研发过程中面临的难点问题,也更加深刻认识到国产医疗器械和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
2013年,胡飞下定决心跟随彭年才攻读博士学位,确定了核酸提取关键技术及设备开发的研究方向,并深度参与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863”计划等重大科研任务。
在任务攻关中的胡飞快速成长,先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博士后基金等国家和省市项目。“彭老师常跟我们说,‘科研要从现实中来,回到现实中去’,只有将科研兴趣与国家需求相结合,才能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中,一大批像胡飞一样的青年人才成长起来。
“我和李明、苗保刚均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大批企业骨干也均来自于西安交大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依托校企深度融合,承担多个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同时,学校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发展起来的公司也是交大多个学科的校外实践基地,承担学生实习和工程硕士培养任务,助力多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彭年才说。
如今,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彭年才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正在布局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助力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创新发展。
“未来我们一方面将挂帅揭榜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另一方面将继续面向核酸检测前沿技术努力攻关,研发检测通量更高、灵敏度更好、时间更短,自动化程度更强的高端核酸检测设备,进一步促进核酸检测分子诊断技术服务人类健康事业,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添砖加瓦。”这是彭年才心中的“国之大者”,为此,他将带领团队,继续前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