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将在33个细分领域实施10大科技重大专项,面向全国征集颠覆性技术项目办赛

极目新闻记者 李庆

2月20日,武汉市召开新春第一会,为新一轮创新发展吹响了集结号,明确今年将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以赴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月21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极目新闻记者在会上获悉,武汉将加快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推进8个大科学装置建设和预研预制,优化重组和新建8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支持8家在汉湖北实验室多出成果,推动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发展。

去年,武汉涌现出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该市首次进入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全球前十行列。

武汉将在33个细分领域实施10大科技重大专项,面向全国征集颠覆性技术项目办赛

33个细分领域将实施10大科技重大专项

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为武汉新一轮创新发展吹响了集结号。

武汉市科技创新局局长董丹红说,2024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将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以赴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今年,武汉将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推进神农设施、武汉光源等8个大科学装置建设和预研预制,优化重组和新建8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支持8家在汉湖北实验室多出成果。推动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发展,设立自然科学基金,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激励“从0到1”的原始创新。

在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武汉将围绕光通信集成电路等33个细分领域,实施高端光芯片设计与制造等10大科技重大专项,着力破解光电子信息、汽车等重点产业关键环节的重大技术难题;实施单北斗定位技术等100个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加快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推动产业发展。支持领军企业牵头建立柔性研发机构(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带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攻克产业链底层技术、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难题。

为进一步推进创新主体培育,武汉将实施初创科技企业育苗、小微高企跃升、骨干高企瞪羚、领军企业引领四个计划,全年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1.55万家。

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后半篇文章”,也是武汉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会上透露,武汉将建设“武创通”科创服务平台,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智慧化水平,举办“武创源”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通过专家评技术、市场评价值、落地评环境,遴选一批项目落地武汉,为武汉产业发展开辟新赛道,催生新动能,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力争突破2400亿元。

会上透露,武汉将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大力开展“三创一镇”建设,“一区一特”打造创新创业有机生命体,新建创新街区(园区、楼宇)110万平方米以上,打造创新创业特色街区、特色小镇10个。

现有建成、在建和谋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0个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科技力量,也是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内容。

武汉市发改委副主任张皓介绍,目前,武汉现有已建成、在建和谋划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计10个,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个、省级立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个。

在科学研究和产业创新成果方面,“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建成后,持续推进强磁场技术及应用,将脉冲强磁场技术应用于新能源领域,提出了脉冲线圈阵列时空协同的柔性整体充磁方法,已实现20MW全球最大单机功率风力发电机转子的整体充磁,推动我国风电绿色制造实现里程碑式高质量发展。

“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团队测量出迄今为止国际最高精度的G值,被国际同行赞誉为“精密测量领域杰出工艺的典范”。

“高端生物医学成像”相关核心成果产业化形成了全球首台“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获三类医疗器械许可证;变结构全数字PET成像装置的全数字临床PET新获批3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全球唯一的脑部专用全数字PET获批1项三类医疗器械许可证。

今年,武汉将加快推动设施的建设进度。其中,“脉冲强磁场优化提升”设施,力争年底完成主体工程招投标,加快推进工程建设。“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设施,力争年底完成主体结构施工。 “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力争年底前完成实验室环境提升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变结构全数字PET等四大核心装置建设。

与此同时,加快推动设施的前期手续办理,加快推进“国家作物表型组学研究”设施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文件编制工作,抓紧开展“磁约束氘氘聚变中子源”设施可研报告编制并按程序报审。

人工智能等一批新赛道建设新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武汉市产业基础雄厚,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苏新威介绍,武汉制造业创新工作正在面向产业需求,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目前构建了2家国家级、5家省级、7家省级培育制造业创新中心组成的制造业创新体系。

去年,国家信息光电子、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2家创新中心能力平台建设高水平通过了工信部验收。其中: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已成为国际上唯一全面掌握三五族、硅光和混合集成光子芯片系列产品研发能力的创新载体,并首次研制出1.6Tb/s硅基光互连芯片。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建设了国内领先的数字化设计能力平台、数字化成形制造能力平台和数字化加工制造能力平台,与TCL企业投资设立“武汉国创科光电装备有限公司”,突破了印刷显示关键装备技术,武汉市还在海洋装备、半导体三维集成、北斗氢能、资源循环利用等重点领域,建立了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为继续面向制造业关键环节,深化共性创新平台建设,武汉将推动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打造国际领先硅光流片工艺和大规模硅基光电集成封装工艺平台,支持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打造数字化设计平台。发挥国家级创新平台在技术研发、中试验证、创业孵化等方面的优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在产业化和服务方面,提供硅光芯片中试熟化、模块开发、测试测量、标准定制等服务,面向中小企业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充分发挥“公司 联盟”的优势,持续推进机制创新,开展校企硕博联合培养,探索工程硕博培育机制,支撑制造业重点产业科技创新不断超越。

会上透露,武汉还将在人工智能、工业母机等一批新赛道建设新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数据治理、大模型训练推理一体机研发、工业母机智能数控系统、航行控制系统等领域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落地。加快推进半导体先进电子材料、绿色智能船舶等2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建设,解决半导体工艺和显示及先进封装材料、绿色智能船舶动力系统等方面技术难题。

“武创源”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面向全国征集项目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数据在科技治理中的应用,提升科创管理服务智慧化水平,武汉市科创局组织开发“武创通”科创服务平台。日前,“武创通”科创服务平台已宣布正式上线试运行。

武汉市科技创新局副局长胡军介绍,该平台将为创新服务提供强大数据支撑,帮助企业一键触达海量创新资源。

据介绍,该平台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分析挖掘产业数据,绘制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图谱,分析产业发展态势,研判产业创新能力水平,跟踪科技政策实施效果,建立产业创新图谱。

通过AI政策管家、AI创新管家、AI金融管家、AI供应链管家四大功能模块,平台可开展创新需求征集、供需智能匹配,为企业精准画像,提供企业创新发展报告、专属科技政策包、潜在资源匹配、投资人预约连线、上下游合作对象导航等服务,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壮大。

今年,武汉将升级打造系列“赛、会、展”科技活动品牌,营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武汉市科技创新局副局长袁远明介绍,发掘和转化一批颠覆性技术成果,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武汉市科技创新局将联合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武创源”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和生物两大赛道,立足中部、面向全国征集颠覆性技术项目。

为办好大赛,武汉市将通过“以赛代评”“以投代评”的市场化遴选机制,对获奖项目给予成果转化、重点研发、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计划立项支持,对获得国家立项支持的项目,按照国家支持经费的50%予以配套,同时,把“科技招商”落地对接贯穿在整个赛事过程中,随时可投资、可签约、可落户,确保优秀项目“落得下,长得好”。

据悉,这是武汉首次聚焦颠覆性技术的高层次比赛,将按照科技部颠覆性项目的评价标准遴选高层次项目。目前,“武创通”科创服务平台现已开通报名通道。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20日 下午4:06
下一篇 2024年4月20日 下午4: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