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式培育师范生科学素养(螺旋式教学法浅谈)

新冠肺炎疫情给公众上了一堂“科普大课”,疫情防控中不断涌现的“科盲”事件不断发出警示,要加快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引导公众科学理性地认识疫情,增强自身防疫抗疫能力以及全社会“免疫力”。

教师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基础和先导力量。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意识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不仅是风险与挑战,也是最好的科普课堂。师范生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生力军和预备役,其科学素养的提升,有利于推进科学教育提质增效,提高公众科学处理和应对公共危机的水平。师范生科学素养“识知·体验·反思·探究·集成”的螺旋式培育,有利于扎实深入地提升师范生的科学素养。

识知,即以对话聚正念。识知作为培育师范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科学信息能力的首要环节,是师范生科学兴趣养成的动力源头,也是科学知识与能力获取的必要过程。师范生在识知过程中,通过与自我对话、与书本对话、与他者对话、与社会情境对话,致力于养成重视、爱好科学的习惯,致力于将获得的科学知识、科学探究能力等进行学习再生产,致力于提升内在科学素质。师范生在参与性基础上注重生成性、强化获得性,进而最大可能地扩展自我与外界的整体关系,使之内化为自我的一种社会心理、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使得自身在识知过程中获得科学意识、注意和铭记,对科学素养的已知域、未知域、表征域和应答域进行深层次觉知,努力做到科学素养培育的行动积淀与内涵实现。

体验,即以感知促共情。体验是师范生的内在心理活动,具有直接感受性,能使其形成对科学的深度感知。体验还是师范生的情感活动,能使其更加走近科学、拥抱科学。师范生的体验过程分为显性和隐性两部分。显性体验包括开设的科学教育课程,如科学教育导论课、科学教育专题讲座、STEM工作坊。隐性体验包括各类校园科普知识、科学成果的展览讲解等校内活动,深入工地、商场、物流、医院、公共卫生防疫部门的实践等校外活动。这些体验既是师范生的身体、感觉器官与外在对象直接接触的过程,又是其主观内心世界与客观科学世界相互交融的过程。师范生通过行为体验、认知体验、情感体验,意识到与其交往活动发生的方式、向度和敏感度,并与其所处的科学场域进行自主交互,使得师范生能够主动依靠科学解释周围世界。

反思,即以内求拓知能。反思以行动积累为基础,是师范生科学素养培育“表现”的理性“复盘”。反思是师范生能动地、审慎地进行科学素养加工的过程,也是师范生科学素养经验体验再造和重组的过程,需要放开眼界,通过自身之外的多视角观照,将反思过程中所获取的、对科学素养的理性认识付诸行动。同时,针对师范生不同的体验程度和阶段,设计出具有连贯性、系统性的反思方案,以提高对科学素养反思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师范生在接受外界各种科学信息和科学技术过程中,综合信仰、认知、情感、知识等内在因素,进行反思、比较、判断并行动,将外在社会价值观、制度规范、物质存在与内心“潜在”经验进行互动、冲突与融合,增强能量并向内心深处转移。

探究,即以切实求再生。科学素养的培育不仅是要让师范生“知道更多”,更是需要根据师范生“能够做什么”来确定。师范生的探究映射师范生在科学素养培育中的成长。师范生通过感官的触摸、观看以及言说等多种方式,与科学世界建立新的交往关系,把科学素养培育的注意力引向共同创造的过程,在实践中展示和实现创造。师范院校要将创造融入共同再生的教与学研究性系统,积极为师范生提供参与机会、体验情境、践行平台。通过搭建科学研究性学习平台、构建科学项目研究网络、组建科研课题组等教学设计,创设研究环境,使师范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发现科学问题、解释科学现象、评价和设计科学探究、解释科学数据和证据,从中认识并激发探索科学真理的兴趣,明白并接受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关性,规范约束运用科学、践行科学的习惯。更为重要的是,使师范生形成尊重规律、实事求是、辨明真伪、深钻细究、团队协作的科学精神。

集成,即以联结强贯通。师范生科学素养培育不是将相关科学信息内容与专业教育教学简单叠加,而是对深层次教育系统进行结构性变革。科学素养是师范生养成科学兴趣、具备必需科学知识、掌握关键科学探究能力和崇尚科学精神的综合性表现。集成是对完善师范生科学素养体系现实性的一种回应,是主动寻求系统结构的联结优化,保持系统结构中各个要素互动共生、动态平衡,进而增强其倍增效用的重要手段。师范院校要借助功能集成、组织集成和知识集成拓宽师范生学习时空,将师范生科学素养的横向拓展性培育与纵向延伸性培育进行螺旋式结合,提高科学素养培育的融合性,进而实现师范生行为转变、认知转变和情感转变,达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启知”的目的。

师范生科学素养培育,要注重不断提升和更新师范生科学兴趣和信念,不断强化师范生科学知识、科学探究能力的广度、深度和效度,不断推动师范生崇尚科学精神,从而使师范生在执教前就已形成相对稳定且成熟的科教育人理念与业务水平。

(作者单位系吉林师范大学)

《中国教育报》2021年05月13日第8版

作者:李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4月13日 下午5:04
下一篇 2024年4月13日 下午5:16

相关推荐

  • 铁路协同办公系统

    铁路协同办公系统: 提升铁路办公效率的利器 随着铁路交通的不断发展,铁路协同办公系统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升级。这些系统能够帮助铁路机构更好地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干预,从而更…

    科研百科 2024年9月27日
    19
  • 机构协同办公系统

    机构协同办公系统: 提高办公效率的利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构协同办公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办公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机构协同办公系统可以帮助机构实现高效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和协…

    科研百科 2024年9月24日
    23
  • 非公党支部书记补贴规定

    非公党支部书记补贴规定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公党支部书记的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激励非公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成果,政府出台了一系…

    科研百科 2024年10月3日
    134
  • 医学科研项目英文翻译怎么写医学科研项目英文翻译怎么写

    标题:医学科研项目英文翻译怎么写 正文: 医学科研项目的英文翻译非常重要,因为许多医学研究都需要翻译成英文才能进行。在翻译医学科研项目时,需要注意细节,确保翻译准确无误,并且符合医…

    科研百科 2024年9月13日
    25
  • 河南工会经费管理办法全文(河南工会经费管理办法)

    河南工会经费管理办法河南工会经费管理办法2021年1月11日,陕西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加强市级和各级政府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计划的意见》。今年7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部下发…

    科研百科 2024年5月18日
    107
  • 工程进度计划编排软件

    工程进度计划编排软件:实现进度管理的有效工具 随着工程实践中项目管理的深入发展,工程进度计划编排软件逐渐成为了实现进度管理的有效工具。本文将介绍一款流行的工程进度计划编排软件,以及…

    科研百科 2024年8月17日
    34
  • 抓规范,注制度, 确保运行模式常态化

    抓规范、注制度,确保运行模式常态化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运行模式也在不断变化。然而,有些企业的问题却常常出现在规范制度不够完善、运行模式不常态化等方面。因此,抓规范、注制度…

    科研百科 2024年12月7日
    0
  • 档案科研成果(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总结)

    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总结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研项目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了便于管理和记录这些科研项目,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将回顾近年来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

    科研百科 2024年4月3日
    122
  • 优化营商环境 四川首创的“营商通”APP达州上线

    王璞 封面新闻记者 李兴罡 4月10日,“一站式”提供“政务 金融”掌上营商服务的四川“营商通”APP,在达州正式上线运行。该APP集“企业开办”、“银行预约开户”、“银行融资”等…

    科研百科 2024年8月7日
    43
  • crm客户管理项目需求分析报告

    crm客户管理项目需求分析报告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客户关系管理(CRM)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CRM系统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客户信息和业务流程,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

    科研百科 2024年10月14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