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公共文化空间的拓展和提升离不开)

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范围逐步扩大、品质不断提升,逛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逐渐成为一些地区的新风尚。当下,公共文化空间提档升级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课题。

公共文化空间作为社会的核心载体,在塑造和凝聚社会认同、促进文化交流和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快速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公共文化空间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私有化、商业化以及公众参与度下降等问题。因此,如何有效治理公共文化空间,以确保其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公共文化空间是指在城市或社区中供公众集会、交流、参与和体验文化活动的开放空间,例如公共广场、公园、图书馆、博物馆、艺术中心、剧院、音乐厅、街头艺术区域等各种形式的场所。公共文化空间具有以下特点:公共性:公共文化空间是面向公众开放的,所有人都可以自由进入和使用,无论身份、性别、种族、经济状况等;文化性:公共文化空间是承载、展现和传播文化的场所,它可以提供展示和呈现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艺术表演、展览、文化教育等机会,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社区性:公共文化空间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区的历史、社会、文化紧密相关,公共文化空间可以成为社区居民社交、交流和共享的场所,促进社区凝聚力和社会互动;多功能性:公共文化空间可以承载多种功能和活动,如日常休闲娱乐、文化表演、体育活动、社交聚会、学习教育等,它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可以适应不同群体和需求的变化;可持续性:公共文化空间的发展和运营应具有可持续性,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性,它需要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满足公众需求,实现长期发展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公共文化空间是一个开放和包容的场所,旨在促进社会互动、增强社区凝聚力并推动文化发展。公共文化空间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促进了社会和谐与凝聚力,也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此外,公共文化空间还推动了创新和创造力的涌现,为社会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其一,促进社会的和谐:公共文化空间是不同背景和兴趣的人们汇聚的场所,它打破了社会壁垒,建立了跨文化的交流平台。通过共享文化、艺术和知识,公共文化空间可以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这种跨界互动有助于减少偏见、消除歧视,并建立起一个更加包容和谐的社会。其二,推动个人的成长:公共文化空间为个人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在这里,人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形式的艺术和文化,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视野。公共文化空间也经常举办各类讲座、工作坊和培训活动,帮助个人提升技能和才华。此外,参与这些活动还有助于个人发展社交技能,并建立起重要的人际关系网络。其三,推动创新:公共文化空间是艺术家、创作者和创业者们相互交流和启发的地方。在这里,他们可以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得到反馈和支持。这种集思广益的文化环境激发了创新和创造力的潜在力量。公共文化空间也经常承担孵化器的角色,为新兴艺术家和创业者提供资源和支持,推动他们的发展和成长。

公共文化空间并不是现代才开始出现,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城市的出现,公共文化空间的历史演进经历了以下关键阶段和重要发展:其一,古代城市广场和公共场所:古代城市广场是公众活动和社交交流的重要场所。在古希腊城邦和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广场作为政治、商业和文化活动的中心,集会、市场、表演和公共事务等都在这些场所举行。其二,中世纪的教堂与修道院:在中世纪,教堂和修道院成为公众集会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教堂提供了宗教仪式、音乐演奏、艺术品陈列和知识传播的场所,修道院也扮演了文化保存和教育的角色。其三,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兴起: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在18世纪至19世纪兴起。公共图书馆提供了免费的文化资料和知识,为公众提供了学习、研究和阅读的空间,博物馆则成为展示、保存和研究艺术品、历史文物和科学知识的场所。其四,现代公共广场和公园:随着城市化的推进,19世纪和20世纪出现了现代公共广场和公园。这些公共空间旨在提供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社交交流和文化体验的场所,以缓解城市的压力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其五,多功能文化中心和艺术场馆:现代多功能文化中心和艺术场馆的兴起是20世纪后期的重要发展。这些场所不仅提供了文化活动和艺术表演的场地,还成为艺术创作、教育和社交交流的中心。

公共文化空间的历史演进反映了社会、文化和技术的变迁。从古代城市广场到现代多功能文化中心,公共文化空间不断适应和满足人们的需求,成为人们交流、参与和文化创造的重要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共文化空间的定义和功能不断演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文化需求。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空间治理进展陷入暂停的状态,空间规划面临重启的艰难困境以及转型构建的艰巨任务,空间治理乃至社会治理面临更多的挑战。其一,商业化和私有化:公共文化空间的商业化和私有化是一个难以避免的风险。当政府或私营部门将公共文化空间转变为盈利性活动或私有财产时,可能会损害社区参与和文化交流的机会,限制公众的使用权和创造力。其二,社会排他性和不平等:在公共文化空间中,存在社会排他性和不平等的问题。由于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差异等问题,所有人无法平等地享受公共文化空间的资源和服务,包容性的政策和措施的缺乏,公共文化空间对所有社区成员的平等开放和包容性难以保障。其三,资源和可持续性:公共文化空间的运营和维护需要持续的资源投入,包括资金、人力和技术等。缺乏足够的资源可能导致公共文化空间的破旧和服务质量下降,缺乏可持续的经费来源,平衡的资金分配,公共文化空间的发展难以持续。其四,公众参与和治理能力:公众参与和治理能力是公共文化空间治理的重要方面。缺乏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过程可能导致决策的不合理性和公正性问题。参与机制缺乏有效性,公众无法参与和监督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会导致公众对公共文化空间的自主性和认同感的缺乏。其五,文化保护与创新之间的平衡:在公共文化空间治理过程中,需要平衡文化传统的保护与文化创新的推动。过度保护可能限制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而过度推动文化创新可能导致文化传统的破坏和失落。其六,多元利益平衡:公共文化空间涉及到多方利益的平衡,如政府、社会组织、私营部门和居民等,协调各方的利益诉求,确保公共文化空间的公共性和多元性这个问题长期存在。

为了确保公共文化空间有效运营、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必须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策略:首先,要制定政策和法规:建立健全的政策和法规框架,明确公共文化空间的定位和功能,并规范其管理和运营。政策和法规可以涉及公共空间的使用规则、设施维护、安全管理等方面,以确保公共文化空间的公共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其次,要建立多元合作与伙伴关系:加强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合作与沟通,建立多元的合作伙伴关系。例如,政府可以与社会组织、企业和非营利机构合作,共同推动公共文化空间的发展与运营。多元合作可以促进资源共享、知识交流和创新,推动公共文化空间的多元性和可持续发展。再次,要加强社会参与与共享治理:鼓励社区居民、用户和利益相关方的积极参与公共文化空间的治理与决策过程。可以通过开展公众教育活动、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充分考虑其意见,提高公共文化空间的民主性和公众认同度。共享治理模式可以促进社区的自主性、创新性和社会凝聚力。然后,要促进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合理配置资源,寻求多样化的经费来源,以支持公共文化空间的运营和维护。可以通过政府拨款、私人捐赠、合作伙伴提供的资金和赞助等途径获得资源支持。同时,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公共文化空间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接下来,要重视技术创新与数字化应用: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公共文化空间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例如,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数字化展示和互动技术,提升公众体验,增强互动性和创新性。技术创新可以为公共文化空间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增强其吸引力和竞争力。最后,要提升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重视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倡导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公共文化空间应该成为各个社群、民族和文化交流的平台,鼓励文化交流、对话和互学互鉴。推动各种文化元素在公共文化空间中共存和共荣,将有助于增进社区的凝聚力和社会和谐。

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国家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生产的现实困境和人民群众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营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场景才能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促进城市文化发展。(孙浩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温凯茗 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研究生)

来源: 光明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8月3日 上午11:01
下一篇 2023年8月3日 上午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