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发布
同心奏响搬迁曲
擎画幸福新生活
在勐海,有这样一个村子
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鸡犬之声相闻
老人和小孩怡然自得
这就是
勐遮镇曼回村
走进勐海县勐遮镇曼回村,远处青山座座相连,景色醉人,村内平整宽敞的水泥路,美观的花草树木绿化带,家家户户住进有民族风情的“生态别墅”,屋旁有庭院、有花园菜园,井然有序、整齐洁净,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壁画反映着布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
三年前
这样的生活场景对生活在曼回、曼令大寨、坝播3个小组旧址的村民来说
是无法想象到的
曼回村搬迁前的村内景象
地势低洼,遇暴雨容易山体滑坡,土地贫瘠,房屋破漏且道路不通是村民岩布对老家最深刻的记忆,挪出穷窝,告别深山,成为许久以来一家人的深切渴望。
2016年4月
随着国家易地扶贫搬迁的深入实施
曼回村争取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项目
紧紧依靠各级党组织
“易地扶贫搬迁推进到哪里
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
从摸底到动员,从选址到施工
从搬迁到发展
为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快融入”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党建引领激活产业发展
自2018年搬迁到新址以来,曼回村党支部提高党建组织化水平,不断探索“民心党建 易地扶贫搬迁”模式,回引在外经商的年轻党员、致富能手返村任党支部书记,配强干部队伍,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着力解决推荐引导群众就业、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问题,为搬迁群众解决后顾之忧。
在村党支部带领下,村民岩布一家结合实际走上了甘蔗规模化种植的道路,甘蔗地从搬迁前的10亩发展到60多亩,年收入从1万余元增长到了8万余元。“跟着党走,踏实干活,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岩布满怀信心。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在党组织`的带领下,曼回小组因地制宜,持续稳固和发展甘蔗、茶叶产业,打造“党组织 公司 合作社 农户(贫困户)”产业模式,与西双版纳英茂糖业有限公司景真糖厂签订利益联结机制,引进洪海茶厂与曼令村合作成立合作社,通过“企业 农户”“订单式”生产模式稳定蔗农、茶农收入。
三年来
曼回村甘蔗种植从500余亩增长到1200亩
茶叶种植从150亩增长到600亩
依托沪滇劳务协作机制
组织村民外出务工
拓展就业致富的新路子
实现户均每年增收3000余元
人均纯收入从3000余元增长到9340元
党建引领聚力文化传承
村寨变美后
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 文化”新模式
推动基层党建与布朗族传统文化互促互融
有力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文明生活虽富足,洁身不沾黄赌毒,敬老爱幼要记得,厚养薄葬真美德”。这是曼回村深入民心的村训,将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对红白喜事办席标准和规模予以合理规范,营造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厚养薄葬、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尚。
做好公共服务保障
建设布朗族感恩文化传习亭
展示布朗族“直过民族”的发展变迁历程
让村民在驻足观看时更加珍惜
今日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加大布朗弹唱的传习培训
组织开展文艺表演
让布朗族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党建引领推动家园“蝶变”
兜住了村民的民生底线
村党支部就着力在人居环境改善
促进居民文明习惯养成上筑牢幸福之基
曼回支部书记岩温丙回忆刚搬迁时的场景:“当时村民在房前屋后都搭上了彩钢瓦,大家没有要留绿化美化带的想法,乱搭乱建,垃圾乱扔乱放的现象也比较常见。”
自2019年开始,党支部实行党建网格化管理,每名党员挂包农户5至12户,成立护村队,深入开展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出绿化美化带、花园和菜园的区域,拆除村内私搭乱建面积8000余平方米,每月开展1次卫生大评比。
岩温丙说:“这几年,群众工作最深的感触就是,做什么都要有党员来带头,村民们习惯一个看一个,做得好了,大家就跟着干,有了让村寨变好的方向和想法,村民才会跟着干。”
眼瞅着村民的生产生活有了质的改变
党支部又有了更深层次的考虑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只有这样才能为乡村振兴造血赋能
为村民带来利好
“今年以来,为壮大集体经济,我们又因地制宜发展了80亩花椒产业,目前,正在和旅游公司合作发展乡村旅游事宜。能够为百姓干事情,建设自己的家乡,这是一种幸福和光荣。”岩温丙笑着表示,这是他返村任支部书记的第三个年头。
新种植的花椒树
漫步在曼回新村
铺展这幅人和寨美的画卷非朝夕之功
“布朗人民感党恩,同心共建新家园”“强基层党建,固千里边疆”等既接地气、又朗朗上口的标语,鼓舞着家家户户“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幅幅具有民族特色、山水田园的壁画,不仅映射出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反映出布朗族村民精神风貌的变化。
在乡村振兴的良好开局之年
曼回村正以共建共治共享展现厚积薄发之势
……
来源:勐海发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