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所陆树华博士与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火龙果研究团队联合开展的火龙果嫁接及耐热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Grafting in Hylocereus (Cactaceae) as a tool for strengthening tolerance to high temperature stress”为题在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IF2019=3.72,(论文1)]上发表,陆树华博士和Milena Oliveira博士共同为该论文第一作者,Noemi Tel-Zur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
广西是我国火龙果最大产区,种植面积全国最大,但相关基础研究薄弱,亟需开展针对性研究。为此,我所近两年积极拓展对外交流渠道,与先进农业国家以色列的本古里安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开展了实质性合作研究。本古里安大学有世界知名的火龙果研究机构,并且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开展火龙果研究的机构之一,通过三十多年的研究积累,目前已建成世界最大的火龙果种质资源圃,开发了多种火龙果种质创新技术,培育了一大批优质火龙果新品种,引领着全球火龙果的研究方向。此次双方合作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以陆树华博士自主创新的嫁接技术结合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培育的火龙果新品种,研究火龙果原生种和杂交种自嫁接、嫁接和非嫁接植株对热胁迫的适应性,通过生理、生物化学及分子指标对比,显示嫁接可作为一种有效技术促进火龙果对高温环境的适应,为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火龙果生产力的维持提供新途径。
去年8月,陆树华博士与本古里安大学火龙果研究团队合作的另一项成果以“Performance of Hylocereus (Cactaceae) species and interspecific hybrids under high-temperature stress”为题在同一刊物上发表 (论文2),相关成果为双方进一步合作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文章链接:
论文1:https://doi.org/10.1016/j.plaphy.2021.01.013
论文2: https://doi.org/10.1016/j.plaphy.2020.04.044
火龙果嫁接过程
火龙果植株在热胁迫下的叶绿素荧光Fv/Fm变化
陆树华博士与Noemi Tel-Zur教授(左一)和Eran教授(右一)交流火龙果嫁接技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