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这个即时通讯工具,如今功能强大。运用得好,能助力你完成沟通、事业拓展。管理得不好, 又可能变成你的负累,只图其表,消耗时间。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微信已经成了沟通联系的主桥梁,社交平台,互动平台,学习通知平台,习惯养成平台,自律组织平台,团购平台,吧啦吧啦,还有很多很多……
今天文章的关注点聚焦在业余群,而非工作群,当然,业余群的管理技巧也能反推工作群。
举例,我和朋友参加了青创早起营,读书营。
一是每月5日,各种群开始活跃,习惯群、学习群、打卡群、通知群,而且这些群是罗圈的,总群~班级群~小组群,还可能有专门打卡群,这时就需要弄明白隶属,有所取舍。个人感觉读书群 自律群 打卡群,有学习任务有会议的,参与一套即可,过多反而会分散精力,到头来哪个也不清楚,哪个都没顾好。所以需要对社群有筛选、有管理,使命结束的群尽快退出,多了反而杂乱,混淆视听,造成干扰。
二是熟悉群属性与规则,最主要是群主的运营规则,紧跟群步骤,完成自我与群的互动。一定要记住:所有群都是助力自己习惯养成、时间管理、效率管理的。或者可以总结成为增加输入与增强输出用的,在顺序上是输出功能在首,其次才应该是社交属性。所以知道群任务,设立自己的目标后,尽快安排时间完成,尽可能减少对群的关注程度和频率,这本身也是一种管理。
三是打卡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提示,一种自律,一种组织感,是一种开始,而不是终结。所以要把最终任务践行掉,如读书营:每日读书分享,读半小时,梳理20分钟,再组织语言或笔记输出至少不少于20分钟,总共70分钟了。还有运动,或其他打卡计划,早上的时间基本满了。也可能不够用,还要占用白天时间,拖延白天工作事项,这种情况下,要重输出内容,而非输出形式。
所以在此过程中,更要求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然后删繁就简,坚持前行,不要做有始无终的事情,也不要做只有形式没有内容的事情。如:打了卡,睡了个回笼觉;打了卡,微信朋友圈走一遭。罪过罪过!有效利用每一分一秒。把输出的事排在前面做,也是倒逼输入完成的一种方法。
四、从效率手册上来看,每日事项清单,过多易折。即时性事件与耗费时间的任务都列出。耗时事件列1~2项即可,多了也是累赘,完不成反而会有负罪感。还有输出任务要优先于即时事项,也优先于输入任务。要合理把控时间,不能把思想总是寄托于输入上,“学思做教盈”强逼输出,是对输入效果的检验。
五是每日自我提升常态化重要任务:运动、读书、听书、日更。运动与听书放在早上,听书放在路上,日更放在晚上(目前正逐步调整到早上)。对于时间冲突,没赶上的社群培训,不听会影响比较大,如效率手册开营及课程一定要回听,并按要求体验使用效率手册并复盘。从眼前看会拖累后续事情,但从长远看,早晚都要做的事情,要尽早做。
刚刚说的都是业余事情,那同步还有工作事项,如:课程梳理、培训材料、客户沟通。还会有影响事件,如:通讯录整理,后150天计划敲定与分解等等,这些又属于近期重要紧急的事,因为不做,会有连锁反应,所以要耐下性子,安排妥当,快速执行。
总之,每天必做的事,用时与成果,工作和自我提升的事如何分配时间,也要轻车熟路,定了目标就要保证完成,这一切才有意义。
时间用在哪,成效就在哪,所以先做重要且紧急的事,再做不重要且紧急的事,然后做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最后做不紧急且不重要的事。
重要的事是能带来收入的事能提升自己的事,通常也会挑战自己的天花板,这个时候一定要沉着坚决应对,别给自己留台阶。
[比心][比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