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IF2019 = 3.126,农林科学类Q1区,Top期刊)发表了我所喀斯特植被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研究团队郭屹立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李先琨研究员和Han Y.H. Chen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的论文 “Predominance of abiotic driver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es diversity and litterfall production in a tropical karst seasonal rainforest”。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广西人才小高地等项目的资助。
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减少水土流失和维持生态系统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凋落物的形成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以广西植物研究所建立的重要野外研究台站——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公顷长期监测样地为平台,基于样地内布设的90个凋落物收集器累积5年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凋落物的时空动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仅能解释年均凋落量的43.4%;其中,非生物因素,如土壤可利用水对凋落物形成作用最强,但表现为显著负相关性;生物因素,如物种多样性和胸高断面积对凋落物形成表现为显著正相关性;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因素的形成起控制作用,如土壤可利用水升高降低了单位面积内的物种多样性和胸高断面积。这说明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非生物因素,尤其是土壤可利用水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最主要因素。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378112719305110
弄岗15-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不同生境类型中凋落物收集器分布图
凋落物收集器与凋落物收集过程
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对年均凋落量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